过程,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制度短缺是经常发生的情况,社会失范的普遍性由此不可避免。社会以前的规制体系难以承载新的任务,显规则在实际执行中不力,偏离 当事人的某些权利保障,在行刑上则适用强化监禁的方式,在监禁上予以高度警备并有关于禁止缓刑和假释的规定。[18] 我国有学者将这一政策表述为“抓大放小”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1.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以日为期间计算单位的以日作为期间计算单位的情况,在刑事诉讼中比较多见,大致有3日、5日、7日、10日、15 起15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6、20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20日以内审结。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20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3714.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暂予监外执行,该条随后规定: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法律似有完善的规定。孤寡老人罪犯多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却没有亲属赡养人。 队进行奖励。 4.把罪犯规范化行为养成作为呈报减刑、假释的重要条件。对每月符合呈报减刑、假释的罪犯,监区都组织人员对他们进行规范化检查和考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855.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生根发芽,并且业已写进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那么在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都尚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以恢复性司法来重新诠释刑事和解,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的始终,甚至可以贯穿在犯罪人服刑完毕,最大可能地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三)刑事和解应当被害人与犯罪人并重 刑事和解应当关注两个对象:被害人与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809.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监狱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监狱法的第48条明确规定罪犯可以会见亲属和监护人,但是在行刑实践中,监狱在自身制订的工作规定中都会有关于会见的具体 成为守法公民为主要任务;在此行刑阶段,体现的是预防目的主义,实践中以罪犯改造表现为主要依据的减刑、假释制度充分体现了预防目的主义。但根据刑法总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954.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运用,必须先了解其理论和立论基础。刑法关于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以及司法上关于犯罪的认定与刑罚的适用,是应该重视行为还是行为人,旧派(刑事古典学派)和新派 因素和客观因素可能相互分离而单独存在的另一面。而事实上,不表现于外在行为的危险性格或虽有犯罪行为的表现但缺乏人身危险性的情况也的确存在。因此,要克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01.html -
了解详情
,正是这些地方法规真正起着决定作用。尽管国家有关减刑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全国统一法律和司法解释,是必须要执行 平时掌握的情况,对照法定的减刑条件,评审罪犯的改造表现,列出分监区的上报减刑计划。④公布减刑计划。减刑计划对分监区全体罪犯张榜公布,规定有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01.html -
了解详情
职业监狱两种基本类型,地方监狱是封闭型的,通常位于市中心,防范措施强度较大;职业监狱有封闭型的也有开放型的,开放型监狱仅适用于社会危害性最小,而且不会辜负 《受刑人分类调查纲要》,对犯人的犯罪特征、精神、心理、身体、家庭及原来的职业、文化水平、生活环境、悔改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按调查所得的资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28.html -
了解详情
的构成要件作了具体规定;对法定刑升格的条件作了具体规定;法定刑的幅度进一步缩小;一些刑罚制度的适用条件(如减刑、假释的条件)更为具体。这种具体规定,正是 中处理的绝大多数犯罪也都是既遂形态,对预备犯和未遂犯定罪处刑的情况并不常见。值得注意的是,张明楷教授一方面以1979年刑法中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64.html -
了解详情
、申诉。 三、和谐社会要求人民法院刑事执行依据的法定化。要使刑事执行内容的轻缓化和执行效果的和谐化,在目前的情况下还需要在现行法律上作出某些调整。 的表现评价作为裁判和减刑、假释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一些初犯、偶犯及确有悔罪表现,在羁押期间表现良好的罪犯,应当及时减刑或者假释,使这些犯罪人尽量早日回归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