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证失误。在此还有必要指出,侦查人员对于自己收集到的证据也要进行审查,对于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也可以提出疑问,但是他们的行为也不属于质证,他们不是质证的主体。 在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中,公诉人可以不出庭),另一方仍可对对方的证据进行质证,不过此时未出庭一方的证据应由书记员或其他人来出示。刑诉法第四十七条中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13.html -
了解详情
再由法院进行确认,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一方当事人提出某一事实申请法庭进行司法认知时,先赋予相对方提出异议和反证的机会;如果异议成立,则法庭就不进行认知 此规定并没有“走得太远”,其仍然要求控辩双方在法官面前从形式上对无异议的证据一一予以确认,即在认证之前虽然省去了质证证明过程,但并没有略过举出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72.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收集证据,不受控、辩双方提出的证据和传唤的证人的限制。开庭审理时,法官指挥庭审活动,不仅依职权主动询问当事人,审查核实证据,而且有权决定调查证据的 监督的各国法律中规定也不尽一致,主要内容都只是检察机关在作为控诉一方出庭支持公诉以外对法院的裁判是否合法进行事后监督。在庭审过程中对审判人员、控或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51.html -
了解详情
;(3)纠纷解决者应只在另一方在场的情况下听取一方意见;(4)各方当事人都应得到公平机会来对另一方提出的论据和证据作出反响。三是解决争端之标准: 形式。18世纪意大利著名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就指出“审判应当公开的”,“以使社会舆论能够制止暴力和私欲”。后来,西方国家将其规定在各自的立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43.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决定了裁判者在制作裁判结论时要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如争议各方在听审中所提出的证据、意见、法律根据和辩论等。可以说,法庭上“发生的事情”对 为此将对检察机关对被告人提出的指控进行审判,从而从法律上解决国家与个人之间业已发生的刑事争端。在民事诉讼中,实体性裁判是法院就民事当事人之间业已发生的民事争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2.html -
了解详情
来对另一方提出的辩论和证据作出反映;(8)解决的诸项内容应当以理性推演为依据;(9)分析推理应建立在当事人作出的辩论和提出的证据之上。他 存在及其有效适用为前提。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其司法部门任意背离既定的法律规则,自行其事。程序合法性原则也就是要求司法人员在司法过程中必须服从法律,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0.html -
了解详情
异议,不提出异议者,在上诉审中将丧失出示该项证据的权利。 (2)确立“证据优先”原则。“证据优先”指当事人的一切主张必须有毫无可疑之证据相佐证,一方当事人不能 、诽谤、殴打、损坏财产等,使证人不愿不敢出庭作证,从而掩盖其行为违法的目的。对此类行为,无论是发生在诉讼过程前,还是诉讼中或诉讼行为结束后,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html -
了解详情
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而言,人民法院基于常理来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究竟如何加以审查并判断,还需要具体审判人员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进行综合认定,以形成心证。 ( 的形式来达到其目的,在此情况下,夫妻另一方往往会提出异议。对于夫妻一方能够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的,审判人员应考虑到此诉讼是否是虚假诉讼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763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被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改判的,原审裁判不属于错误裁判案件。一方当事人请求提出新的证据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差旅、误工、证人出庭作证、诉讼 。 (三)对于一审判决违反了国家法律禁止性规定和侵害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的不适用上诉不加重原则。 对于违反国家法律禁止性规定和侵害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9946.html -
了解详情
将败诉的结果判给经举证责任分配后产生不利影响的一方当事人7。具体到一件诉讼中,即一方当事人如果声称只要适用某民事实体法律条款,就可胜诉,在这种情况 ,而是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3: 1、 当事人对其主张提出的证据在数量上足够、质量上充分,可以满足证明待证事实的要求。 2、 法院认定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9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