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础、道德基础甚至宗教基础。 “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它维护现存的制度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它反映某一时期、某 的理念和方略》中国检察出版社版第236页。 「11」邓正来著,《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12」莫继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18.html -
了解详情
现象,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哲学反思,从世界观、价值观与伦理观的视角,对主体主义进行了激烈批判。他们倡导生态伦理学,认为伦理道德不是人类的“专利品”,应 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版,第105页。 [22]转引自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版,第195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9.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研究方面,继八十年代初大讨论之后,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又深入涉及法的概念、法制要求、法律与政策的关系等诸多主题。更具理论和技术价值的是,作为 和政策社会的混合体,而不是法治社会。法律作为政治的附庸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对超越于法律之上的“道德理想国”的追求和崇拜心理并没有消除。一些与法治国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1.html -
了解详情
有时甚至取而代之。例如,在民主选举中,一方面是依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而形成的选举与被选举的关系,候选人是否当选完全掌握在全体人大代表手中,而另一方面又有党的组织 注:参见廖申白、孙春晨主编:《伦理新视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9页。)在法律生活伦理方面,权利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html -
了解详情
的隔膜,进而忽视了本学科赖以存在的思想理论基础。本来,“关于法律的理论”与“根据法律的思考”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现在似乎“根据法律的思考”才有“合法性”,“关于法律 理论基础上。从研究对象角度看,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或法律以及根据法律形成的并受法律调节的社会关系。因此,法律问题与道德问题一样,都是现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1.html -
了解详情
了归属权,就有了对物最一般的实际主宰或潜在主宰, [1]就蕴涵着法律上与道德上的正当性、合理性,也意味着社会其他人必须认可这一权利。归属权是一种状态 社会还没有建立起来,但市场经济己基本建立起来了,所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明确分工显得更加重要。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一般认为政府权力太强且干预过多,也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4605.html -
了解详情
要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要追问作为管党治党的党内法规与作为治国理政的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两者的关系?两者是否会发生冲突?如果会, 如何避免和解决? 即国家法, 也包括政策、习惯、道德、自治规则等其他规范, 政党规章制度自然也在其列。具体来说, 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性质的解释又包括三种理论:软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780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然而, 如果过分强调刑法的伦理规范保护功能, 具有混同法律与道德的危险。美德仅仅与思想意识有关, 与此相反, 法律尽管也观察人的思想意识, 但仅把它 的行为, 在将构成要件结果归属于这一整体行为的同时, 也解决了主观归属问题。 五、行为论与罪数论的关系厘清 在行为论中应当选取具有刑法意义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561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然而, 如果过分强调刑法的伦理规范保护功能, 具有混同法律与道德的危险。美德仅仅与思想意识有关, 与此相反, 法律尽管也观察人的思想意识, 但仅把它 的行为, 在将构成要件结果归属于这一整体行为的同时, 也解决了主观归属问题。 五、行为论与罪数论的关系厘清 在行为论中应当选取具有刑法意义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507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然而, 如果过分强调刑法的伦理规范保护功能, 具有混同法律与道德的危险。美德仅仅与思想意识有关, 与此相反, 法律尽管也观察人的思想意识, 但仅把它 的行为, 在将构成要件结果归属于这一整体行为的同时, 也解决了主观归属问题。 五、行为论与罪数论的关系厘清 在行为论中应当选取具有刑法意义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07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