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更是明确指出,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 什么要赋予不是受害人的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权?这里就存在一个矛盾:精神损害赔偿是针对精神受到损害的人设定的,间接受害人如果有精神损害,那么不管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704.html -
了解详情
,更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本意,对于存疑案件的确认和赔偿问题也不至于产生争议。总之,疑罪从无,结果归责,是刑事诉讼法的理念,也是以人为本、执政 义务机关以及复议机关的确认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法治的内涵,赔偿义务机关也才不至于错误面前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另一方面,确认依法应当是有关国家机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03.html -
了解详情
多次发回重审的规定。第二,从举证责任(有的又称作证明责任)角度来说,刑事案件由公诉机关、自诉人承担举证责任,人民法院无收集、提供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 、撤销案件决定或宣告无罪判决。 五、因证据不足宣告无罪案件的国家赔偿问题 因证据不足被宣告无罪的人,是否享受到了一个无罪的人应当享受到的一切?这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77.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较大。如民事诉讼中的先予执行、诉前保全、反诉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实现对被告人财产的有效控制及损害赔偿之债的抵销等,影响到案件执行,但在 拥有或根据已有侦查的证据具备提起民事诉讼的条件;(3)民事诉讼的发动不会影响刑事案件的继续侦破工作。被害人径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后,可以依照民诉法申请先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55.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在该程序中法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的规定,可以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就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进行调解,但调解的成功率极低。因为我国立法上对赔偿 ,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显而易见,赔偿与刑罚并非法定从轻情节,这就是法官调解工作的两难之源。 在刑事案件中,当事人之间有时会出现自行和解,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88.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案件,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应赔偿多少便判决赔偿多少,并不强调执行能力问题。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对被害人的保护力度要大于对普通民事 不一定能得到执行的诉讼风险,从而增强其接受调解的积极性;给被告人讲解如积极赔偿,在附带民事方面与原告方达成和解,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从而增强其赔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79.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害人的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对于第二种案件,主要实行先刑后民原则,即 不正当手段人为地制造存在经济犯罪嫌疑的假相,利用先刑后民的规定拖延民事案件的审理,从而逃避民事责任,原告的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4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案件纳入同一诉讼轨道。我国在解决刑事赔偿问题上,采用的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由于各诉讼案件本身所依据的实体法、程序法的有关规定及其内在规律不同,学者 ,又不必重新排期候审,在迅速、减少费用成为正当程序要求一部分的今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这里的价值尤其明显。对于司法裁决的整体而言,则可以尽量保持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1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符合民事诉讼的基本构成,只是在形式上附着于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同步进行而已。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特殊的民事诉讼。从法律规定来看,刑事附带民事 ,应当与侵权行为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相关,不能因被告人赔偿能力有限或没有赔偿能力而少赔或不赔。除了这一问题外,在程序设计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39.html -
了解详情
与对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平衡。相比之下,被害人的角色则被边缘化。刑事和解制度则通过赋予被害人更多参与处理案件的权利,借以加强对被害人的利益保护,以弥补传统诉讼模式 考量因素。至于被害人因加害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精神损害,更奢谈弥补和赔偿问题。[9]即便是现行的酌定不起诉制度,从法律规范的逻辑角度分析,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