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2009年 【正文】 一、检察院在民事案件诉中监督的角色定位 民事案件诉中监督,是指民事案件立案后至终局裁判前,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 符合抗诉条件,制作检察建议意见书:如果发现审判人员有犯罪行为的,应当告知相关部门按刑事诉讼程序处理。 (四)行使诉中监督权的检察院 有权行使诉中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7.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监督的规定。 1、进一步加强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刑诉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故意杀人等重大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就侦查取证活动 十九条还规定了对这一程序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的检察监督程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吸收和巩固我国司法改革成果为重点,进行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112.html -
了解详情
》2011年12月29日 【关键词】刑诉法学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成为2011年刑诉法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来自理论和实务部门 与化解矛盾纠纷相结合。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承担的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诉讼职能和监督职能。提起和支持公诉显然属于诉讼职能,立案监督、侦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94.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在实际司法中得到了统一贯彻,可能都成为问题,事实上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是有违刑事审判公开的基本原则的。 二是应加强对裁判文书公开的质效管理。 《法制日报》报道,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了《上海法院着力推进司法公开的实施意见》,对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档案文书、审务等方面的公开事项作了详尽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43.html -
了解详情
不立案,只是对所谓的犯罪嫌疑人实施长期羁押,或以刑讯逼供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立案依据。这样司法机关工作效率便非常低下,也不可能不犯错误。 要解决长期困 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5-406页。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第2条。 ⑧[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型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96.html -
了解详情
原一审刑事判决时,原生效的民事一审则不得不再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作出终审裁决后再继续审理,则会造成诉讼的过于迟延。 民事请求权的条件,但在案发后两年内未行使请求权的,同时司法机关也未将该案立案查处的,应认为被害人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时效已过;如果案发一年半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0.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行使的法律监督职权的具体权能,主要包括对职务犯罪进行立案侦查的权力,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的权力,以及对 工作提供明确有效的指导,从而提升检察业务水平。 四、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中监督职能的定位 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随着人民法院审委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当人民法院以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11.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的程序,公安、司法机关必须严格依法办理,正确确认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所谓从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立案时起,指由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的案件,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释放,被假释者违反法定的条件,假释即被撤销,而且在假释考验期限内,被假释者还要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可见,刑事责任本身并未因假释而变更。 与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16.html -
了解详情
到立案或应立案时,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追诉时效制度。[13]总而言之,严打政策本身蕴含着强烈的犯罪化和重刑化观念,依此政策制定的刑事法律必然体现犯罪化和 矫正纳入刑法。为改变实践中管制犯、缓刑犯、假释犯的考察形同虚设的状况,完善监督,规定对管制、缓刑、假释等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带来了传统刑罚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61.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后提前到立案或应立案时,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追诉时效制度。⒀总而言之,严打政策本身蕴含着强烈的犯罪化和重刑化观念,依此政策制定的刑事法律必然体现犯罪 矫正纳入刑法。为改变实践中管制犯、缓刑犯、假释犯的考察形同虚设的状况,完善监督,规定对管制、缓刑、假释等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带来了传统刑罚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