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民法与经济法,会得出什么结论,不失为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一、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定位差异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公平、秩序、效益和自由都应该是法律价值的基本 经济法的价值定位有何不同。 (一)公平 公平是人们选择的产物,人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民法与经济法的公平观又反映了人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55.html -
了解详情
在这一意义上,民法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如果它偏离了罗马-日尔曼法的本原,它就不成其为民法了。但是,从广义的层面理解,民法也就是私法,或者说,民法 法律的价值因素,如纯粹法学,或者仅仅以自然法的抽象的价值理念如平等和自由为原则,如以罗马法为研究对象的注释法学,而新的分析法学应当充分考虑法律的价值因素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87.html -
了解详情
两个问题 组织体说则认为,法人之意思者,非此自然的意思,而是依法的组织而形成之意思,系属于法的创造物。在法人制度下将适于为权利主体之团体或目的 制度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页;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1页。)笔者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89.html -
了解详情
同一言词或语句的指称意义往往在时空转移中实现着变换! 二、比例原则的公法精神基础 现代法的公法精神若以公法正义为基点,以控权(权力)、尊重和保护私权( 禁止原则都必须要加以践履。 现代法治国家必然遵从法治,季卫东先生就曾说过:对于法治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一种把法治看作实现国家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手段,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43.html -
了解详情
折射出权利人的权利。如我国《反不正当竟争法》规定了禁止11种不止当竞争行为,从反面说明经营者享有的公平竞争权。 法律义务概括来说是指法律为保障权利和权力 万多持证的老人讨回公道。然而事实是此判决只对李成宪一人有效。按常规逻辑理解,办理乘车优待证的老人是一个群体,终审判决可以认为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群体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5.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的合法权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原权利人的利益保护问题,他们的利益究竟怎样来保护,在传统民法中有返还不当得利之请求权,通过债权上的 公平的追求,不符合公众的公平观念,还有学者认为,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威胁着民法的帝王条款诚实信用原则。我认为这些总是集法学者的担忧不无道理。所以在德国,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98.html -
了解详情
领域,从最初的一般哲学思想开始逐步向把各种私法原则加以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在此之前,格劳秀斯之推动了自然法的世俗化,霍布斯和斯宾诺莎推动了社会理论的 了的内涵还很少。因此,笔者认为,民法法典化归根到底是一个渐近的过程,而不应将其理解为一个宿命的结果。民法法典化不应也又不能人为地设定时限。然而,不无遗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38.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定见解或假定。这些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对社会的歧异看法,成为法律社会学研究者分析法律的起点:怎样的法律有助于人性的发挥和社会的发展?{1}572-573 功能主义可以 第三,立法上,限制垄断利益,增权弱势群体,保障其衡平利益的实现。作为理性与公平之术,立法既可能是万象之始,成为社会和谐之源,也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23.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我们要判断某一证据是否在内容上与案件事实相符,就必须事先了解案件事实是怎样的。案件事实发生在过去,要想了解它必须通过证据进行推理,案件事实正是通过推理 。在这一层次中法律基本体现为具有确定性的规范。法的第二个层次是非规则标准,它包括原则、政策和惯例等不具体的因素,在这个层次上法律表现出不确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91.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如此重要但又如此抽象的宪法条款是否在宪法也是法的标杆下具有法规范效力呢?该如何理解它的内涵?又该如何理顺它与其他关涉经济的 摆在议论者面前:一方援用《宪法》第6条公有制条款反对《物权法》采取平等保护原则,另一方则用《宪法》第15条市场经济条款支持之,矛盾究竟该如何解决?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