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的被害人,广义上的被害人则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以及他们直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论是狭义的被害人还是广义上的被害人,我们给它下的定义应该 可以准许公诉人、被告人和辩护人向被害人进行发问,而被害人陈述是非证据时,不应准许发问。我们建议,在以后修改立法时,可以补充规定,被害人就案件事实所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99.html -
了解详情
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主张的机会,并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这种意见和主张。这就意味着,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和运作应当以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为指导理念。当事人的听审 审法院认为应当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此时由于夫妻财产分割等问题没有经过一审的辩论,因此,为维护当事人的审级利益,有必要发回重审。 我国民事诉讼二审发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7.html -
了解详情
实际情况而定,无法对前者预先分配;后者在诉讼发生前就分配于双方当事人。 三、证明责任与主张责任 主张责任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对负有证明责任的要件事实若不加以 主张,法官在裁判时将认为该事实不存在。 从现象上看,原告在提起诉讼时,被告在答辩时,就须提出一定的事实主张,然后才产生提供证据的责任,最后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9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履行全面的义务。据此,检察官参与民事诉讼,并不代表任何一方当事人,其既要照顾到原告的利益,又要关注被告方的利益,并对任何一方当事人违反 和规定。 (2)细化检察官客观义务的规范性规定,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保障性。就本质而言,检察官参与民事诉讼的全部行为规范,都是客观义务的外在化和规范化表现,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44.html -
了解详情
三稿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持审慎态度。在公共利益成为问题的地方,就是普通的民事诉讼也应该排除辩论原则的适用。[10]公然违背司法认知的自认必定为假,承认 向法院主张对自己有利的案件事实[11]。正如罗森贝克所言,为了有利于原告或被告,一些(具体的)主张必须被提出,这些主张含有或表明有利于每一方当事人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6.html -
了解详情
奎科诉哥德达得赔偿案的审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原告在被告的公园游玩时被骆驼踢伤,原告为求得赔偿,主张骆驼是野生动物,根据英国的法律,被告 对审判的信任,防止法官滥用职权,从而达到尽平息诉讼的目的。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内容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本文仅就其中的司法认知规则做了一点浅薄的论述,是微不足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699.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因为当事人对法官取得该证据是否合法是无从知道的,也就无法回答该证据是否合法取得的问题。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五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 意见(是否有异议,并简单地说明理由),但原告方不得就被告方所提异议或有关问题作回答,如需解释或反驳就会被法庭告知应到法庭辩论阶段才进行,被告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9.html -
了解详情
表现在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关系上。主要有以下情况:(1)在立案阶段,原告笼统提出主张与请求,被告不提答辩或提出模糊答辩,当事人将具体主张与请求放至审理 民事诉讼的基本关系,也是适用诚信原则的基本方面。学理上有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是适用于当事人之间还是适用于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争论[2](P211)。在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52.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证据的技术性规则,它并不为资产阶级国家所专有。前苏联 及前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事诉讼中就采用自由心证的认证模式(对此有不同的认 识。有的学者认为前苏联及 心中对某一事实的心象趋于明晰;反证的提出则使 心象趋于黯淡。在原、被告不断反复较量过程中,最终在审判人员心中形成确定不移的心证 .这就要求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8.html -
了解详情
是以生产力较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经济成份少为基础。在此背景下制定的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1、两审终审制极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 原则性规定,但审判实践中并不能真正实现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当原告向法院提交虚假的被告地址,故意隐瞒有利于被告的事实,甚至提交假证据的情况下,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