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横向上看,税收征管法体系是由调整不同种类税收征管关系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根据税收征管法律规范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税收征管体制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规定进行清理;鉴于税收违法行为的特点和税务执法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税务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五)税收征管法律责任制度。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38.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国家主体“合法权力”侵害时,其救济方式往往被剥离为互不联系的民事手段和行政手段,出现原告主体因同一事由在民事诉讼中偶尔胜诉,却在行政诉讼中屡屡败诉的 主体基本分类标准可以让我们发现,经济法意义的法律关系的产生,主要是围绕着经济领域社会公共利益的形成、维护和实现进行的,如果离开这个主题,那么所谓市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68.html -
了解详情
申诉时间、审级及申诉和再审理由等诸多方面毫无限制,导致诉讼秩序混乱,使二审终审制形同虚设,终审不终;使终审裁判所涉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受到挑战,严重影响终审 当事人的利益,被另一方当事人无休止的折腾,一次又一次进行着毫无意义的“纠错”。参考文献:1.《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0.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的、影响到有对立法律利益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案件,并且这样一项争议或案件必须是“真实而有实际意义的,容许通过结论性的判决采取特别救济”。[4]因此 或诉讼行为体现出来。可见,诉讼活动或诉讼行为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共同构成了民事诉讼的内容。还有学者从程序或制度来认识民事诉讼的内涵。下面选择几例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4.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争议以及有关婚姻法、土地出租人和承租人关系的争议。对地方法院所作的判决不服的,若民事争议涉讼金额在1500马克以上,才可以控诉到地区法院,地区法院 地区的终审法院仅限于法律审不同,包括事实审和法律审,而且限于当事人的上诉请求范围。其四是上诉的无限制性。只要是对一审民事诉讼案件的判决不服,无论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5.html -
了解详情
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对于简单无事实争议的案件没有适用的必要和意义。这在认识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如上文指出,在开庭审理之前的准备 期限内提起上诉。”[10]对于不符合上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以及应当以何种形式处理,我国民事诉讼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第288、137条(1、2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8.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有错必纠过分强调法院查明事实的责任,这与民事诉讼的特点和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处分权是不相容的。第三,民事诉讼是部分法官对证据进行判断的主观 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普遍将程序看作是为了实现实体权利义务或法律关系实质内容的手段和方法,只承认程序具有工具或手段的辅助价值,其优劣只能通过程序运作结果的价值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制度,特别是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制度,对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均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对举证制度的意义、原则、存在问题及 采用过,在一定程序上弥补了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的空白。但是那一种观点能体现当事人举证活动和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特点,更能体现司法公正呢?这是本文提出构思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6.html -
了解详情
一、上诉审功能概述民事诉讼制度是利用国家公权力解决民事纠纷的典型机制。其目的是缓解和消除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确定权利义务关系,保护民事权益。而上诉审则 9月第一版,页10.[5]陈刚、翁晓斌:转引自李祖军著《民事诉讼目的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页146.[6]陈桂明:“我国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9.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的关系,是贯穿宪法全部内容和整个体系结构的基本矛盾,也是宪法关系的根本内容,体现着宪法法律关系的实质和根本特征,宪法法律关系的基本精神就是公民权利制约国家 这个意义上说,立法听证比司法听证和行政听证其影响更大、其作用和意义更为重要)的特点。立法听证的基本原则应包括公开原则、公正原则、职能分离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