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处理也多遵循前者。 第二种给付之诉系一般的给付之诉,情形就甚为复杂。阐述如下: 首先,从民事诉讼法的谱系角度来看,我国应该与渊源于罗马法的大陆法系 使法院不受理后诉。这是法院督促当事人行使权利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同时也符合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除上述几种情形,还有一种案件值得探讨,例如甲乘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87.html -
了解详情
不予答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作此修改的理由是:其一,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条文中,没有对赔偿责任进行规定,其原因在于《民法通则》第六章民事 造成伤害的危险,故有必要将行政补偿制度纳入《行政诉讼法》。补偿的理论基础为公平负担原则,补偿制度的基本功能在于调整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或团体利益、全局利益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6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上的救济制度。因此,他们倾向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认为现行民事诉讼立法精神亦是如此,并且以民事诉讼法的第66条、第74条、第110条、第113条、第 有一定的弹性,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据以借助自由心证原则加以裁量。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28条的1款规定,如果当事人超越举证时限而在上诉审中提出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20.html -
了解详情
;[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辩论主义在整个民事诉讼法的改革过程中具有非替代性和不可动摇性,其基本的理由是就对裁判重要事实的阐明而言,当事人同法院之间的 。格雷格认为民事诉讼法包含了大量有关支持法官积极参与收集诉讼资料以及当事人因此而承担相应的合作责任的规定,但是这些并没有使毫无限制地适用辩论原则成为疑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1.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证言等等。对这类证据由当事人收集是很困难的,此种场合,当事人只要向法院提供了收集该证据的基本线索,法院就应当依职权收集该证据。这并不违反 主张的事实本身,因而不受辩论原则的拘束。 [9]参见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3页。 [10]参见江伟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0.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分流机制。首先应当确立一项立案方面的基本原则:除必须适用普通程序解决的案件外,其余所有的案件均可以按简易程序立案。 2、起诉与答辩阶段:口头 。问题在于实践中落实得不好。 3、送达程序上的简化。送达问题是实践当中影响诉讼效率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尽管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采取职权送达的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203.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之规定。一般认为,提交答辩状者为被告也,因此,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本意上讲,管辖权异议的主体仅限定于被告,最高人民法院的 解决。 在宏观方面,实现民事管辖权争议解决方式的司法化,就要是以附带诉讼模式取代行政化模式。而这就必须使那些决定司法化程序的基本原则贯穿于管辖权争议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099.html -
了解详情
必然在民事判决书中体现,但不是本文研究的内容。这里是想通过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理论来解释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判决书的联系,原因是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 采信情况,合乎法律和逻辑地推演出对事实的认识过程,才能更好地反映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现在的民事判决书中先有结果(事实)、后有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68.html -
了解详情
一直被认为是诉讼法的基础理论之一。[③]从既判力与其他民事诉讼理论的关系来看,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诉权、诉讼标的、起诉、一事不再理原则、辩论主义 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48页。 [⑦] 参见三月章:《日本民事诉讼法》,汪一凡译,台湾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90.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是诉讼法的基础理论之一。[65]从既判力与其他民事诉讼理论的关系来看,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诉权、诉讼标的、起诉、一事不再理原则、辩论 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页。 [61] 参见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