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用. 我国《合同法》第一条明确指出:制定合同法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因此合同法的价值取向就是要 2 0 0 0年 12月出版。 (5)王洪亮主编,《合同法难点热点疑点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O年1月出版。 (6)本文中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25.html -
了解详情
,不应等同。为了避免制度的疏漏和内容的重合,将来我国制定民法典时,物权编部分只宜规定物权性的保护方式,其他内容则应归入合同法、侵权责任法中规定。 ]详见刘保玉:《物权法学》,第220页以下。 [8]参见梁慧星等:《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65页。 [9]参见黄松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46.html -
了解详情
了合同效力的三元模式大门。但纵观当时的民事立法,合同效力配置的多元化并未在立法上形成共识。典型的体现是1987年制定的《技术合同法》就没有注意到《民法通则》所 的做法,而且还补充规定了效力待定模式。统一《合同法》关于效力待定合同的规定,相较于《民法通则》和旧合同法的做法,无疑是给予了此类在旧合同制度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00.html -
了解详情
契约发展而来,雇佣契约作为民事合同之一种,普通法或民法典对雇佣契约的解除主要依据合同法的规则,并不要求雇主解除合同需具备正当事由。随着人们对雇佣关系 解雇难度和成本加大,表示在雇用劳动力上会更加谨慎。参见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2-10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35.html -
了解详情
之法,[9]因而提出设法律局,采罗马及英、美、法、德、日本之律,制定民法、民律、商法、市则、舶则、讼律、军律、国际公法等我所夙 所取得的成就,而且也为今天中国民法学的理论转型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作者简介】 柳经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注释】 [8]1998年《合同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66.html -
了解详情
与私法? 1 侵权行为法严格责任主义和社会责任主义 2 合同法缔约自由的限制 3 诚实信用人格的区分对待 结语:民法与经济法的整合 引言 民法典,人格,趋同论。三者如何 相煎何太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法和经济法是吻合的,立于《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前夕,我们是不是能够说民法和经济法最终将趋于同一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73.html -
了解详情
,并将经济法学作为其14门核心课程之一。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七个法律部门,即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 法。作为国家维护各类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及其秩序的经济法律制度,经济活动法主要包括经济合同法、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和消费者法。 经济法调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59.html -
了解详情
回归民法①。90年代后期,关于《婚姻法》修订的讨论中,有学者提出了婚姻家庭法回归民法的思路,但是鉴于民法典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难以列入立法议程, 、解除与终止等作了更为详尽的规定。不仅如此,该法还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也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第3条),突破了国家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493.html -
了解详情
做法应当是在国家主导下由劳资双方协商确定。其实,在西方国家中,劳动基准的制定模式虽有不同,但无论是斗争模式、多元放任模式、协约自治模式还是统合模式, 《中国劳动》2005年第1期。 [15]参见郑尚元:《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47页。 [16]参见张晓坤:《浅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09.html -
了解详情
统一(如将民商事合同统摄于债权法中,其实我国实行民商合一的合同法已经做到了),而是商法独立的、特有的原理和规则挖掘不深、发现不多,因而亟待从各单行法 和最为完整的担保制度。[19]基于此,我国商事通则的制定应立足于商事活动(资本交易)的前沿,将查漏补缺与高瞻远瞩相统一,尽早移植相应制度以济本土之需,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