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特征来论述的。其二,是从立法行政和司法权权分立制衡的原理来论证,认为检察权不是属于立法权,也不是属于具有裁判功能的司法权,因此是代表行政权,是政府的代言人,是行政与司法制衡的机关。第二种观点是司法权说。该种观点认为检察官与法官同质,具有等同性,检察官在诉讼中对事实的查明与法律的判断跟法官是一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80.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之法吗?不准确。这只能说是我国经济法的现状,这种现状正是经济法不发达的表现。经济法不发达,自然要借助于民商法、行政法手段。“社会利益”缺少代言人,故只好借助“行政权”,由“国家”代表“社会利益主体”对市场主体进行规制与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控。经济法不发达在何处?笔者认为,经济法研究者与立法者们基本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0.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避免政府的行政干预,而且政府可以股东身份充任决策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由股东大会按资本多数来表决,因此董事长也就成了政府的代言人。这就使得资产重组的出发点不是社会效益和全局利益,而是从本位主义和地方或行业保护主义出发,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较大限制。第三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2.html -
了解详情
下,又由谁代表基金追偿呢?显然,我国的《暂行办法》及其他基金相关法规未能清楚地界定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导致了基金利益代言人的缺位;而且,由于没有赋予基金持有人契约当事人的地位和直接追究管理人和托管人责任的权利,对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十分不利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3.html -
了解详情
在分享股息时具有相同的权利,这完全违背了同股同价和同股同权的原则。由于国有股占控股地位,控制了公司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企业的管理者成了国有股东的代言人。而国家对国企管理者的工作成果的评价标准是规模的大小,而不是赢利能力的高低,这就刺激管理者好大喜功,不断增发股票,敛集资金,导致企业赢利能力低下,流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32.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一种制衡机制来保证其运作的公正性,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这是因为董事虽然由股东选举,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如CEO?和内部董事(如大股东的代言人)能对董事提名产生影响,这就使得以高层管理人员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可以长时期地占有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从而使董事会在确定公司目标及战略政策等方面无所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8.html -
了解详情
的候选人数并予以投票。即股东既可以把所有的投票权集中选举1人,亦可以分散选举数人的选举制度。累积投票权可有效地保障少数股东将代表其利益和意志的代言人选入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少数股东与多数股东的利益关系,预防不公平关联交易的产生。我国公司法对此未作规定,从保护中小股东的理念出发,公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995.html -
了解详情
大股东单位任职,股东会决议极少与董事会议案相佐,几年前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名片上,往往还显赫地印有其在大股东单位的任职,公司董事蜕变为大股东的代言人!若欲反映企业所有与企业经营相分离的准确含义,必须借助公司法具体规范的诠释;惟有恰当体现企业所有与企业经营相分离思想,才能为董事会的超脱决议奠定坚实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961.html -
了解详情
假设,政府(包括经济管制者)在本质上可以认为仍是一个经济人,亦有其自身偏好,因而完全可能在利益机制驱动下,为满足自身利益之最大化而成为受管制行业的隐形代言人,即所谓的“管制俘虏”。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便是管制者离开管制职位后,往往会在受管制行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7](3)由于管制者与被管制产业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48.html -
了解详情
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现代社会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复杂化,政府(国家)面对着多元化的个人利益和不同利益群体,已不能以惟一拥有理性原则和整体利益的代言人自居,……这些社会群体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组织起来,构成了一种介乎于现代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社会组织形式与调节机制,此‘中间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