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提起自诉的,倘若要求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就可能由于这类案件均为公诉案件,且显然不属轻微刑事案件的,故让被害人自行充分取证以启动自诉 我们认为,被害人代理人充分享有其代理诉讼的权利,是被害人获取法律帮助的重要途径之,是符合立法本意的。对此,参照刑诉法关于被告人的辩护律师权利义务的规定,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99.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刑事指控时,应当明确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也就是说指控事实与刑法上何种犯罪之构成要件相当,以便使被告人了解指控性质,针对指控行使辩护权。但是,这种对犯罪性质 以前,在司法实务运作中并无太多问题。因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在庭前实行实体审查,对于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包括定罪有问题的,或者有漏诉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21.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果不借助国家公权力和先进的侦察设备,要想取得有关证据将是极其困难;更别说势单力薄的受害者了。因此,我们认为,法律把这种案件的 应适时介入自诉。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协助自诉。因为自诉案件毕竞有别于公诉案件,所以法律允许被害人直接向法院起诉;但是,如前所述,由于绝大多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28.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罚或者不判处一定的刑罚。在量刑程序改革试点过程中,强求检察官对所有的公诉案件都予以量刑建议是不合理的。 量刑建议制度相关改革试点工作肇始于检察机关 。 五、量刑情节证明标准的差异性 证明标准即法律关于负有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运用证据证明争议事实,诉讼主张所必须达到的程度方面的要求。笔者认为,基于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0.html -
了解详情
应侧重于错案预防与纠正,可以探索推行暗访巡视、越级下查机制,[10]实行检察官惩戒之申诉公开机制等,加大对导致错案隐患的违法或渎职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强化 或者证据开示的形式,向辩护一方开示一切有利或不利的证据。然而在我国,1996年改革公诉案件的起诉方式之后,传统的辩护人阅卷制度受到了严重削弱。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10.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公正问题应当得到应有的关注,实践中大量存在的量刑不公、量刑失衡以及相似案件之间的量刑失衡问题,也促使人们不得不思考我国法官量刑裁量权的控制问题。当然 的缺陷,因为,检察官在提起公诉之初,对全案的证据尤其是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可能并没有全部掌握。伴随着庭审的逐步展开,检察官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发生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66.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的方式、庭审的结构、裁判的效力。从刑事诉权的角度看,公诉事实与罪名必然是案件的诉讼标的;当事人通过刑事诉权的行使来确定审判对象,制约法官裁判的 限制,[17]而只有在自由证明中,某些在严格证明中不具证据能力之证据,例如品格证据、意见证据、传闻证据、社会调查报告等量刑需要的信息通常才会被允许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契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得到承认,如举证期限契约、[9]选择鉴定契约、[10]证据交换契约、[11]自认契约。[12] 综上,既然司法实践中探索的刑事和解实质上 有可能因加害人与被害人各退一步而达成和解协议。参见宋英辉等: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实证研究,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6]陈卫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9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契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得到承认,如举证期限契约、[9]选择鉴定契约、[10]证据交换契约、[11]自认契约。[12] 综上,既然司法实践中探索的刑事和解实质上 有可能因加害人与被害人各退一步而达成和解协议。参见宋英辉等: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实证研究,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6]陈卫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98.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多见,在所有提起公诉案件中所占比例一般都较小,因为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在提起公诉之前,检察机关必须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详细的审查,严格的 嫌疑人。 4、告诉自诉人另行向法院起诉。在自诉人起诉后,公诉机关应当将案卷移交给法院保管,以利于审判之用。 二是规定检察机关撤诉后的审查期限 由于没有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