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法》第10章规定了调解-仲裁-诉讼的争议处理程序,其中,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企业工会负责组织 。 [22]《劳动法》不仅无法向下岗职工提供法律救济,甚至还要容忍国有企业超越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之外,以减员增效和买断工龄等名义与大量职工解除合同,《劳动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699.html -
了解详情
事故纷争处理中心等;2、国家行政机关所设或附设的ADR,如劳动争议仲裁和消费者协会调解等;3、法院附设ADR (又称司法ADR),依专门的程序规定 法院附设仲裁和返聘法官等新颖多样又各具特色的纠纷解决程序,进一步增强法院对案件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 (二)实行调审分离,规范调解程序 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086.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损害当事人的自治权,挫伤律师参与ADR的积极性,降低ADR程序的正义性,也将严重影响到律师参与ADR的未来发展。本文拟对上述议题进行 调解服务。[16]另外,还应考虑让人民法院、劳动仲裁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有关机构,与委托律师调解进行对接和融通。 (五)营造积极的市场氛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21.html -
了解详情
来说,很多民营企业主已有较强的防患意识,表现在:聘用常年法律顾问、注重劳动合同的签订、运用经济等手段对劳工“跳槽”进行限制、注重商业秘密的保护等。旦 。现实中,如果劳工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劳动仲裁是法定必经程序。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仲裁小同于经济仲裁,旦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调解小成功或小愿调解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001.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规定,行政复议不再是前置程序,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减少维权成本。 社会保险争议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分别是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这三种方式。 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166.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一种以法院为纠纷解决机构的方式,但又与诉讼程序截然不同的诉讼外纠纷解决制度,其调解程序不适用民事诉讼法,一般另由特别的程序法加以规定;二 ,劳动争议方面的专业ADR 历史悠久。专业的咨询调解仲裁机构(ACAS)已成为解决劳动纠纷的主要手段。日本是近代开发利用ADR较早的国家,制度较完备,特点是传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64.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应在初涉职场之际任人宰割。 维权提示: 劳动争议遵循仲裁前置的法定程序,即劳动者必须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才能向法院提起劳动 裁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49.html -
了解详情
从事雇佣活动过程中受伤可以就赔偿问题与雇主协商,或找他人或调解组织调解。双方如果协商调解不成,雇员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事故发生后,首先应当 工伤认定做出后劳动者应于一年内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仲裁申请,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当于仲裁裁决做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其中仲裁程序是不可或缺的必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26.html -
了解详情
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理顺相应的关系。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婚姻家庭案件,行政机关、民间有仲裁委员会、社区等组织,可以下功夫开展协助调解。 2、在组织机构、业务指导 合同纠纷、诉讼标的较小的纠纷等案件,切实经过庭前调解程序处理,形成以庭前调解为主、其他诉讼阶段的调解为辅的模式。 4、承办法官充分注重人民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063.html -
了解详情
的争议焦点其实在于: 1.经双方签订的英文Offer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劳动合同; 2.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是否合法。 一、经双方签订的英文Offer是否可以被认定为 的杀手锏,即其工资再高,能够领取到得经济补偿也不能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 [8] 参见《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50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9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