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诉的再审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九十八、将第二 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零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简易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87.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辩护、听取辩护律师意见、辩护律师的豁免权、辩护律师的请求权、指定辩护、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辩护、辩护权的救济等若干方面。例如,在辩护人职责方面,建议增加辩护人 ,增加规定检察机关为了被告人利益提起抗诉时也适用此原则,改革二审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加刑的方式。对于二审发回重审的问题,应当明确上诉案件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94.html -
了解详情
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第一百五十三条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但是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五 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01.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义上规定了广义的民事抗诉制度,但《民事诉讼法》在第16章审判监督程序中仅仅规定了狭义的民事抗诉制度。本文主要是从狭义上探讨民事抗诉制度 讨论。 (一)建立民事抗诉再审启动一元机制 根据我国目前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有当事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三种,当事人通过申请再审启动再审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90.html -
了解详情
的要求。执行救济的提起,须由当事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一般不依职权积极主动地启动救济程序。但法律有例外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执行异议 性质,如案外人基于对执行标的物的实体权利提出执行异议,而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其虽非再审案件的当事人,但实质上扮演了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77.html -
了解详情
好的趋势,它使得再审事由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了。 第三增加了再审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这个事讲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检察院认为仅仅依靠抗诉的方式解决不了 那种理性再审初步得到了回应。 目前刑事诉讼法也在进行修改,在公布稿没有对审判监督程序修改的情况下,理论界和法院纷纷提出了修改意见,现在已经获悉,刑事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3.html -
了解详情
法庭上的具体权力,民事诉讼法未作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工作暂行规定》则对检察院出席再审法庭的任务规定了四项:一 {M}.东京:有斐阁,1995.474. {6}顾培东,张建魁.我国民事经济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8,(6). {7}{美}迈克尔D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7.html -
了解详情
能按个人意愿随意制约。在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中,上级法院通过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死刑复核程序维持下级法院的正确的判决和裁定,纠正其错误判决和裁定, 的意见当作自己的意见在合议时发表;这些做法都严重影响了合议庭作为一个法定审判组织的独立审判权的依法行使。 4、职能上独立检察院与法院虽然在行使司法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66.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现行立法,人民法院在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前提下,可以依法随时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通过再审,加以纠正。与此同时,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原裁判认定事实的主要 一再证明,集体负责往往更容易异化为无人负责。[23] 改革派则认为,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尽管存在缺陷,需要改革完善,但是不能取消。其理由在于: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4.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再审的期限和次数没有任何限制。提起的方式有三种:各级人民法院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提审及指令再审;人民检察院抗诉。 我国 监督,因此这一名称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从字义上理解,审判监督程序,应是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