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21] 笔者以为,在间接正犯的性质定位上,严格的形式客观说 是立足于规范的角度来把握实行行为和正犯的概念。以故意伤害罪为例,刑法并没有将把他人当作工具实施伤害行为的情形排除在构成要件行为之外。亦即,故意伤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08.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2]、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 ,如武装叛乱罪;强迫型犯罪,如强迫卖淫罪、强迫他人吸毒罪;直接侵犯人的身体的犯罪,如故意伤害罪、战时自伤罪;可能以不特定人的人身为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3.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⑵、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 ,如武装叛乱罪;强迫型犯罪,如强迫卖淫罪、强迫他人吸毒罪;直接侵犯人的身体的犯罪,如故意伤害罪、战时自伤罪;可能以不特定人的人身为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47.html -
了解详情
各正犯者的行为在客观上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特点,便使自己的行为与其他人的行为成为一体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因此,即使只是分担了一部分实行行为的正犯 的责任。但乙能够预见到甲的暴力行为可能导致丙死亡,所以,乙最终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只要有共同的违法事实,即使教唆者或者帮助者发生了某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0.html -
了解详情
因遭受自然灾害外流而谋生而重婚的,因丈夫长期外出下落不明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而与他人结婚的,因被拐卖后重婚的,都不以重婚罪论处,其原因都不外乎其重婚 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即被公安机关察觉并抓获。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重伤)和保险诈骗罪对黄某进行起诉,而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88.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分歧较大。 一种观点认为,只有行为人具有攻击他人的主观故意,并且实施攻击行为,才可认定故意伤害(致死)罪。对于行为人实施甩手、转身等防御行为 行为。这类行为受制于愤怒情绪,具有攻击性而且力度容易失控,又因为通过殴打他人发泄自己不良情绪应受谴责,因此行为人应当承担避免对方因殴打行为摔倒磕碰死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8.html -
了解详情
的前提条件。同时,意大利法学家还一般地采用了过失(culpa )概念,将过失与故意并列,作为科处刑罚的前提。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自然科学的发达 对法规范的忠诚态度。例如,行为人出于怨恨而伤害了他人,在伤害他人之后又关心他人的健康,于是,积极将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那么,就应该对该行为人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26.html -
了解详情
的前提条件。同时,意大利法学家还一般地采用了过失(culpa )概念,将过失与故意并列,作为科处刑罚的前提。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自然科学的发达 对法规范的忠诚态度。例如,行为人出于怨恨而伤害了他人,在伤害他人之后又关心他人的健康,于是,积极将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那么,就应该对该行为人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7.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 孙某将周某殴打致死,同时符合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被害人死亡是其加重结果; ,而对被害人死亡的加重结果没有认识,不存在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的心理态度;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有认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致被害人死亡而希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3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体在实施了盗窃行为之后,出于保护赃物,免受抓捕或者毁灭罪证的目的又故意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的主观目的条件,如果行为人是基于其他目的而 、报复等被害人或者其他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致他人伤害甚至死亡的,应按盗窃罪、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分别定罪处罚。在司法实践中有的行为人在实施盗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3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