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在程序的衔接阶段。 二、产生冲突的原因 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冲突原因较为复杂,笔者结合实际审理案件的情况简单归纳如下: 1 主体资格的倒置 在民事诉讼中 两条道路均不符合司法、执法精神。故在该类特殊问题上,由于缺少相关规定,法院对程序错误的仲裁裁决缺乏起码的制约力,大有无能为力之感。 6 仲裁裁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44.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事诉讼中是通过终审制度来实现的。 首先,权利救济的有限性。毫无疑问,民事诉讼程序是权利救济的最重要也是最终的途径。但是这种救济本身也有一定的有限性。其一 平衡。权利救济的途径有多种。我们应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权利的救济与相关利益的平衡是终审制度所应达到的境界,即通过终审制度来调整和规范对权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17.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与制度设计也应当与时俱进,随之而更新和完善,这既是法律的稳定性与适时性相结合的原则的要求,同样也是程序正义与实体公正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谭兵.民事诉讼法学:第1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71-272. [2]樊崇义,等.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284.html -
了解详情
送达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依法送达诉讼文书,对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法院来说,是保证诉讼程序合法性和诉讼行为有效的重要 严格按照上述规定送达时,才是合法送达,否则,所送达文书不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及相关解释对留置送达条件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造成审判实践中留置送达难。近几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689.html -
了解详情
从实体法律关系出发,运用连带债务的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原理,对同案犯先后到案的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突破口。 二、以实体法律关系为 有可能要通过公告送达等程序而拖延诉讼,影响原告人的利益。因此,同案犯先后到案之情形,无论是进行附带民事诉讼,还是单纯的民事诉讼,均不宜采用固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682.html -
了解详情
和考虑的深层依据。作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程序安定理论。所谓程序安定,是指民事诉讼的运作应依法定的时间先后和空间结构展开并作出终局决定,从而 而应给予其弥补的机会。 第三,消除条款的重复现象,既然已存在的法律法规对相关的问题规定已以明确,就没有必要在同一法律法规再做出重复的规定。即《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95.html -
了解详情
如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 第二、法院主动启动调查收集证据程序。虽然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人民法院主动调查取证的行为做了必要 的强制措施,对以出具虚假证明等形式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进行打击,以保证诉讼正常进行,也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第五,向相关机关发送司法建议。向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9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为解决传统民事诉讼制度中的诉讼成本昂贵、诉讼拖延、诉讼程序复杂化等弊病提供了一剂良药。该司法解释第十四条 就纯属多余,完全可以在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后直接开庭调解。这是符合《民诉法》相关规定的精神的。 2、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必须适用调解前置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85.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呢?很明显是由实际履行监护职责人承担责任更合理,更符合实体法律的规定。那么在程序上也应该确定实际履行监护职责人作为法定代理人更合理。但是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如果再没有其他亲属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相关单位作为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进行民事诉讼。第三,在法定的监护人与实际的监护人不相符时,应确定实际的监护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56.html -
了解详情
对程序作出灵活取舍。其结果是裁判不是在公正的程序的基础上作出,而程序公正是民事诉讼的正义性要求。当事人诉诸法律,其目的就是要得到正义的保护,而 证明要求和多元的盖然性占优的证明标准。 2.修改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关于民事诉讼要查明事实的规定,以及第一百五十三条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