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在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事诉讼程序问题的司法解释[6]以及大量的司法文件,并且已被后来的 。[20]但从迄今为止的抗诉实践来看,由于有些抗诉事由过于笼统(譬如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把握起来实属不易,故不仅可操作性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0.html -
了解详情
的约束力。一方面,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能否进入再审,需要经过法院的审查。由于当时民事诉讼法关于再审事由规定完全缺乏可操作性,法院在审查过程中享有宽泛的自由裁量权。 民事诉讼法上首次承认了大陆法系通行的处分权原则,让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向着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更进了一步。 二、再审审理主体的明确化 未修改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19.html -
了解详情
之诉[5]。在我国,通常相对人只能就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起诉讼,但是相当多的抽象行政行为往往涉及公共利益,受害人往往束手无策。行政透明化和 法典中明确规定。理由如下:第一,行政诉讼制度溯源于民事诉讼制度,二者遵循共同的诉讼法理和程序,而且民事诉讼程序更加细化、完善。第二,国民无时无刻不处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89.html -
了解详情
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情况下,法的实现只能依靠法院的执行[12]。就整个民事诉讼程序而言执行是最后阶段,审判的目的在于确认民事权利义务,执行的目的在于实现 笔者认为,只有查处执行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一种措施,不足以体现检察机关对于民事行政案件执行工作的法律监督地位。理由是: 第一,事实证明,查处职务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71.html -
了解详情
了当事人对诉权的行使,意味着按照该契约,双方当事人对特定的民事争议均无法再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当事人之间约定不起诉契约的 (1)任意更替法官,导致常常不能保持审理案件法官的同一性。更替法官以后,所有程序继续进行。(2)适用合议庭审理的案件,仅仅只有部分法官参与直接审理,其他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70.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权益。下面,笔者谈一谈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1、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立案程序随意性较大。这在公诉案件中反映特别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影响、赔礼道歉,并且赔偿损失。 2001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6.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案件的职能是较为现实可行的策略。 三、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在我国的定位 (一)现有诉权理论及其困境 现有诉权理论是我国检察机关 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单方面的起诉行为无法启动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必须经由法院进行一定的实体审查程序认可后才予以开启,其条件之一即要求起诉的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13.html -
了解详情
正义不断具有重要性和决定性。这就是正当程序理论。正当程序理论要求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应当改变过去的完全专注于实体正义的监督机理,而将监督的重点 对立着的当事人,因而检察官更加容易承担客观义务。 其二,检察官通过抗诉启动再审程序。检察官根据当事人的申诉或者依职权,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就生效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6.html -
了解详情
看出,英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是一次从哲学基础到具体制度,从民事诉讼程序到各个配套制度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21]这些现象促使许多国家着手推动以接近正义(Access to Justice)为主题的民事司法制度改革,而提高司法效率则是其中重要的改革内容,也是改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97.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以此做出裁判,从而使得纠纷的解决尽可能符合当事人自我解决的追求。赋予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是对其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尊重和肯定。这些理念在每一个层面 公共秩序的适用毕竟存在模糊和随意以及诸多政策性考量因素。[16]由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缺乏辩论主义和法院阐明职责的制度基础以及法律规则,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