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权利救济: “多种救济方式的整合化”成为完善救济机制的途径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公民权利保护 ,从而使私法自治有了宪法依据,并加速了私法建设进程。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废止了1981年颁布的《经济合同法》、1985年颁布的《涉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1.html -
了解详情
为多数国家所采纳,并在仲裁法中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予以确认。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同样把意思自治原则作为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从而使我国涉外仲裁直接 的设置和布局状况,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涉外仲裁的仲裁机构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它们均隶属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29.html -
了解详情
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合同法》设立该制度的目的,重在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固疚之一——“三角债”。该制度设立后,海商合同的 ,符合行业惯例,同时亦是承运人确实能够实施请求人所要求的行为。二《合同法》注重法律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注意保持法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各种合同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4.html -
了解详情
、违约金责任等违约责任有所区别。3?违约的赔偿损失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我国《合同法》允许合同当事人事先对违约的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予以约定,或者直接约定违约方 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民法通则》第114条的规定与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的上述规定基本相同,只是将“采取适当措施”中的“适当”予以删除。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03.html -
了解详情
能避免或克服它或它的后果。”?我国民事立法一向将不可抗力规定为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经济合同法》第30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经济 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新颁行的《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27.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性的意义。除非合同约定行为的方式是合同的主要目的。实际上,在古典的合同法观念中,人们认为是无法事无巨细地对合同履行行为的细节进行约定的,债务人履行 说合同法是国家赋予当事人的、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安排经济生活的授权性规范的话,合同法就是当事人之间形成权利和分配利益的行为规则和机制;在对违约进行的救济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56.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页。)又鉴于“上级机关”已在1993年经济合同法修改中被彻底废除,合同法又未承认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应认为条文中的第三人 。)4、正确界定债务履行辅助人,是判断当事人是否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前提。新合同法第42、43条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我们认为,缔约当事人对其缔约辅助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9.html -
了解详情
以来,为了恢复和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立法机关先后颁布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 也只能选用保险人事先准备好的附加条款。第二,为了便于保险人更为合理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可以赋予保险人对投保人享受监督权。例如,在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40.html -
了解详情
可对清算组的选择权设定催告期限,清算组应按期作出决定。第三种情形,依照合同法规定,只有相对人才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但基于维护破产财产利益和维持订约目的 违约金的主要性质在于补偿而不在于惩罚,而大陆法则多承认其双重性质。我国《经济合同法》第31条规定的违约金突出了惩罚和补偿双重性质,而1999年《合同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13.html -
了解详情
其履约能力、商业信用和履行行为三个方面去考察。由此看来,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的规定较为严格,采用的是“确切证据”标准。但由于“确切证据”的取得 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同时,鉴于“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两者之间的明显区别,合同法也规定了“不安抗辩权”,即第68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