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这是贪污罪区别于盗窃、诈骗、抢夺等侵犯财产罪的重要特征。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 是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侵吞财物,是指行为人将自已管理或经手的公共财物非法转归自己或他人所有的行为。概括起来侵吞的方法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430.html -
了解详情
而给予的财物。根据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即构成受贿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权钱交易的行为,无论行为人为请托人 同意王正刚与薄谷开来商量处理,并致该款最终由薄谷开来控制、占有,其非法占有涉案款项的主观意图明确。被告人及辩护人的该项辩解和辩护意见不能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002.html -
了解详情
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次要 2、有价证券被受贿人实际取得后,即为受贿罪既遂。而无论其日后是否能够实际占有财产利益,都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3、有价证券本身价值的计算,可以参照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041.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三)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 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己所控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2830.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分别认定为抢劫罪和盗窃罪。[4]对于行为人没有使用暴力、胁迫手段,而公然夺取财物的,一般解释为属于盗窃罪。[5]其二,成立盗窃罪是否要求必须具备秘密性要件, 发觉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是意图秘密窃取,即使客观上已被他人发觉或注视,也不影响盗窃性质的认定。而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815.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情况,分别认定为抢劫罪和盗窃罪。⑷对于行为人没有使用暴力、胁迫手段,而公然夺取财物的,一般解释为属于盗窃罪。⑸其二,成立盗窃罪是否要求必须具备秘密性要件,与一 发觉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是意图秘密窃取,即使客观上已被他人发觉或注视,也不影响盗窃性质的认定。而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653.html -
了解详情
遂的区分标准。[47]换言之,不是根据主观上行为人的目的是否实现为标准--尽管取得他人财物也是其目的之一,但毕竟,受贿罪的目的并不全然或者说并不仅只是取得 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为了分析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理论与实践同样采取了主客观相统一的思考路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50.html -
了解详情
遂的区分标准。(47)换言之,不是根据主观上行为人的目的是否实现为标准尽管取得他人财物也是其目的之一,但毕竟,受贿罪的目的并不全然或者说并不仅只是取得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为了分析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理论与实践同样采取了主客观相统一的思考路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68.html -
了解详情
却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财产权利是主要的,因为行为人的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只是实现此目的的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人身权利是主要的 条的规定,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的方法决定了本罪客体的双重性,并且成为与抢夺、盗窃、诈骗等罪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65.html -
了解详情
骗取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骗取的对象必然是处于他人合法管理下而行为人又有权经手的公共财物⑦第三 、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这说明,在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外,仍有一部分人可以成为贪污罪的主体。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