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试图解决贿赂犯罪方面的这一问题。例如,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罪立案标准的规定》,对行贿罪和单位行贿罪的立案标准进行 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3年最高院《关于全国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004年最高院研究室《关于对行为人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17.html -
了解详情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涉嫌合同诈骗犯罪,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特定对象,概括吸收特定对象和不特定对象资金,吸收特定对象部分的资金计入犯罪总额。 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集资诈骗数额接近“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且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404.html -
了解详情
联络员制度、供应商违规违法信息的反馈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形成了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该机制运行以来,中国国电物资集团公司将300余家投标企业名录提交西城区 个案的排除,而警示和预防功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曾经发生过行贿犯罪的个人或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方通常会在发出要约邀请中设置无行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406.html -
了解详情
多少刑罚更为重要,因此,在该类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应扩大并落实财产刑。对于单位犯罪而言,罚金刑的执行应进一步落实到位。 (2)引入资格刑,消除再 首都经济发展[N].人民法院报,20130110(008). [8]李卫红,孙长春.犯罪被害人的经济救济[J].当代法学,2007(5):49. [9]饶辉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828.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模式虽然有利于实现司法的统一,有利于民众集中解读刑事责任条款,也有利于隐私权犯罪体系的建立,但是法典形式立法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尤其是其不能朝令夕改的稳定性 刑事责任条款的主要立法形式。另一种是直接规定单位犯罪情形,比如对直接接触和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侵犯他人隐私权可通过直接立法的形式予以设定。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2688.html -
了解详情
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 追诉标准,除法律、司法解释、本规定中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于相应的单位犯罪。 第九十一条 本规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数。 第九十二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584.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排除了合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情况。这里的他人是指依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个人或单位之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一切不应知悉公民个人 、伪造;非法公开、传播、冒用等行为补充进来,以期全面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⑻ 分析和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把一些常见多发的行为纳入侵犯公民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501.html -
了解详情
大量援引司法文件、司法解释等司法政策作为办案依据。{10}换句话说,虽然刑法是现今惩治犯罪的主要实体法依据,但刑法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如果将其绝对化,实际上就封闭了 刑事政策需要而被虚置了。 3、主体范围的框定。刑法中特殊主体、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虽然在刑法中有规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于刑事政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857.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以下特征: (一)行为人必须是负有特定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监管渎职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所谓特殊主体,就是指行为人必须具有特殊身份或者负有特定注意 义务。因此,在事故发生后,要判断究竟是谁构成监管渎职犯罪的主体,就需要考察在这些单位中哪些人员是监督管理人员,各个监督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3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