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时,主观上有无过错、以及这种行政行为本身是否违法。 (3)当事人单独提起行政侵权赔偿请求的,必须在行政复议后,或者是在提起了行政诉讼后提出诉讼 的特殊规定,运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这里所说的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就双方当事人的行政赔偿争议进行协商,以促进达成协议的方式结案。 邹正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771.html -
了解详情
力和实质存续力的,亦即从形式上看行政相对人以及利害关系人不能对此行为提起复议或者诉讼上的救济,该行政行为具有了不可争力。从实质法律效果上看 该行政先例本身系属违法,当事人即不得要求行政机关对该案件援引前例。[40]从维护法院最终法律解释权限的角度来看,根据违反法律的行政决定进行行政的自我拘束,这是所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130.html -
了解详情
听取意见的法律程序和制度,即国家机关在作出决定前,给予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并对有关事项进行质证和辩驳的机会,以使决定公正合理。听证程序 听证的决定,并及时告知相对人并说明理由。对行政立法主体所作出的不予举行听证的决定,该申请人可要求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对于违法法定职责不举行听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121.html -
了解详情
但只能就一部分违宪事项进行审查,予以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可以监督甚至制约下级行政机关,但这完全是内部性的,形成的制度是行政复议而非行政诉讼。法院是 边区高等法院组织条例》,其在高等法院检察长职权的第6项规定检察长为诉讼当事人或为公益代表人。建国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52.html -
了解详情
的任务。民事诉讼中虽然没有确立公诉制度,但确定了“支持起诉”原则,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一方,其他团体、组织可予以援助,以保障其诉权的行使。《行政诉讼法 还应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1、诉前程序 由于行政公诉人不同于行政相对人,因而在公诉案件中,不适用申请行政复议的诉前程序。但是为了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95.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当民事代理人作为民事活动的当事人时,才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出现。在行政活动中,行政机关基于人民的委托而进行管理。行政机关没有自己的利益,也就意味着 ,行政法律制度也不例外。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的行政诉讼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国家赔偿制度以及公务员制度等都不是我国的发明创造,都是在借鉴西方的经验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37.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指导行为,是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咨询、建议、训导等性质的行为。行政指导行为不具有当事人必须履行的法律效果。……违反行政 “依法确认”(《国家赔偿法》第九条)。一般的具体行政行为侵权赔偿,赔偿请求人如果不服行政主体或复议机关的处理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6.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行政裁决方式解决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二是通过行政复议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三是通过行政诉讼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的切实实现。 实现的,但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中,政府都不作为拆迁法律关系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出现,政府部门作出征用房屋和土地的决定,但却不承担因征用而产生的补偿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29.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是:第一,保证实体规定的正确实施。办事行政许可的实体规定,集中起来说,就是行政机关依法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准予许可;对不符合 标准的公开、申请人的陈述申辩、听证、行政复议等程序,保证当事人参与行政许可的审理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制约机制,使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致偏离法定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30.html -
了解详情
,也实行行政执行体制。日本学者盐野宏在分析这种体制的合理性时指出:在行政执行时必须进行行政上的判断,如将此任务委托给法院,不但费时,而且存在法院负担过重 范围;如果实际执行超越了原定的内容和范围,还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来纠正。所有这些措施,足以起到对行政机关的控制作用。「参考文献」〔1〕王明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