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危害程度及犯罪情节、犯罪后的表现等情况,依法认为没有立即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必要而作出的暂时不予提起公诉的制度。对未成年人案件实施暂缓起诉,主要是因为 社会的真实努力。何为最恰当帮教措施?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7条、第44条的规定,设立暂缓起诉人的社会义务服务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69.html -
了解详情
娱乐场所消费,和同伙在两年的时间内作案十多次,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见父母如果不能很好地为孩子做表率,孩子从小就会学 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胡月香.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及对策[J].青年学报,2014 [3]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989.html -
了解详情
增加,案件恶性化程度加强。从近期的统计数字来看,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不单出现在盗窃、聚众斗殴等影响社会治安的犯罪类型上,甚至出现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恶性 犯罪的一种有效的行刑社会化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再预防的刑事政策,也符合国际刑罚执行的发展趋势。在社会化过程中,一些青少年由于自身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8186.html -
了解详情
一部刑法通用,因此,刑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作出一些有别于成年人犯罪处罚的例外规定,以便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主要有:一是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对已满 由政府收容教养。由于缺乏程序法的支撑,执行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应对。二是关于未成年人放宽适用缓刑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不满十八周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872.html -
了解详情
、地点、案件当事人姓名、案由,并附权利义务告知书。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通知未成年人出庭的,应当同时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庭,其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庭或者法定代理人是 对出庭证人及其亲属进行下列打击报复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依法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可由人民法院以妨碍诉讼为由处十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4696.html -
了解详情
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 、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六十二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26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构成的主客观要件,原则上就应当认定为构成犯罪,令其依法负刑事责任{10}。要细化聋哑人管控法律,完善聋哑人司法鉴定的相关法律规定,细化公安机关处理聋哑人 犯罪案件的水平。对于聋哑人团伙犯罪,应严格执行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对犯罪团伙的主犯,特别是幕后操纵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员,要坚决从重惩处;对于认定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07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呵护,如何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已经不仅仅是刑法学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责任。 首先,在理念上,相信社会的自洁功能。从 其谅解和宽恕的过程,摒弃传统的对待恶的刑法思维,从而为我国正确的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提供更好的思路。青少年不是我国刑事犯罪的主要群体,对待青少年犯罪,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9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成原因,对相关领导滥用职权干预司法造成冤假错案的行为追究滥用职权罪的刑事责任,并通过媒体的宣传,告诫各级领导不要干预司法,从而保证检察权、审判权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颁布的《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20条规定:以金钱财物等方式引诱幼女与自己发生性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61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无论其是否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均应依照逃税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根据责任主义的要求,行为人在实施故意犯罪时主观上须出于明知,避免因客观归罪对公民基本权利的 2004]政联字第13号,第9条。20 近年来,我国再犯率保持在8%左右,其中未成年人的再犯率达16.7%。参见康树华、张小虎主编:《犯罪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6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