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仅赋予受害人提起物质损害赔偿的诉权,而民事诉讼法赋予受害人的诉权是既可以提起物质损害赔偿,也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犯罪类侵权的受害人,如果另行 被统称为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或其他精神损害抚慰金。 附带民事诉讼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可行性。2003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国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5.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19亿元,可谓杯水车薪。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环境污染案件提起民事诉讼,一方面能够有效遏制造成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诉讼使广大的 机关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一般援引《宪法》第12条、第129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4条;2.检察机关的起诉称谓有的直接称原告,有的称公诉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13.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义务的外在化表现。 然而尽管如此,另一方面仍需看到,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得到完善的体现,主要表现在: (1)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没有 检察官客观义务的规范性规定,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保障性。就本质而言,检察官参与民事诉讼的全部行为规范,都是客观义务的外在化和规范化表现,因此,细化检察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6.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规则是否可以直接依据《规定》授予仲裁庭自行酌定举证责任配置?该规定是民事诉讼法的专门问题的司法解释,从三者的一贯性而言,答案是肯定的,即 中, 可能导致举证责任不再具有确定性、举证责任开始游移不定, 参见叶自强: 《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 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第187 页。笔者不赞同这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5.html -
了解详情
是最高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刑事案件申诉的暂行规定》与《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申诉的暂行规定》等司法解释,包括立案受理、审查、作出 我们认为应组成合议庭审查较为适当。(1)这种做法符合法律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要求再审案件的审理必须组成合议庭,而立案后对再审案件是否存在再审事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2.html -
了解详情
]。五是对于一般地域管辖中的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劳动纠纷案件等提起的民事诉讼,由原告就被告原则改为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均可管辖,以利于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3. [9]江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28.html -
了解详情
示协议管辖的界定、意思自治的限制及管辖协议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应规定的建议。 【关键词】协议管辖;管辖协议 【写作年份】2005年 【正文】 在解决国际民事争议方面,正如荷兰学者波尔(Th.M.de.Boer)指出,如果研究冲突法的学者们将注意力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0.html -
了解详情
也只能算是一个间接的参诉人。 第二,检察机关抗诉权的滞后性。《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发现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 趋势日益增强。通过比较,中国检察机关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各国规定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权一般是比较全面的,多规定检察机关既拥有起诉权又享有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09.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行为的救济在内的诸多强制执行程序制度的安排,由于建立在近代自由主义民事诉讼法理念基础之上,执行程序的运转主要依靠执行当事人来推动,执行程序的合法性 ,并赋予拍卖的效果以公信力。由于法院执行权的权威性、执行行为的公信力是民事执行制度赖以生存的根本,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丧失无疑会颠覆整个执行程序,因而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7.html -
了解详情
二)发回重审制度忽视了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 当事人是程序的主体,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与运作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第二审法院在对上诉 审制度[J].律师世界,2002,(11). [2]刘敏.原理与制度:民事诉讼法修订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