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制定法来说就是这样,前注99。同样也适用于《德国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援助的规则,以及英国关于法律援助的条例。[130] 参见Cappelletti and Gordley,前注 页。斯德勒夫以汇编的判例为基础告诉我们,不仅在普通法院的诉讼程序中,甚至在那些在法院系统外所有裁判机构的程序中,尊重听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91.html -
了解详情
询问和质证,由法官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第61条采纳了这一制度:[9]我国《民事 责任。[12]在建筑物存在隐蔽瑕疵的情况下,为了充分保护受害人,似乎应当突破合同相对性规则,允许其向该合同链上的任何人请求合同责任。例如,在二手房买卖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36.html -
了解详情
后,一个案件才算大致解决了。”从这一点来出发,滋贺秀三把清代民事审判看作一种“教谕式的调解”(didactic conciliation)。[8]但是又应看到,“这种 经验,却不可能形成一套严谨的证据调查规则。 其次是缺乏对抗式的判决形成方式。强调当事人的对抗,这是西方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基本的传统;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0.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当然,二审、再审法官对原审法官的自由心证仅能因其明显违反了法定证据规则而作纠正。 (二)建立证人传唤制度 建立健全证人传唤制度,维护司法权威。 英国 中严格伪证责任,建立具体的伪证惩罚规则。例如,对于因举用伪证而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责令其赔偿损失;对于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的伪证行为,即证人对与案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2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基本内容。高法2002年4月1日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 接轨迈出坚实的一步。 主要参考书目 1、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宋英辉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html -
了解详情
要无保留向对方开示吗?从西方国家的立法看,并非如此。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6条第2款(1)项规定,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要求对方当事人提出与 所造成的恶果的最有利的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32条-36条对举证时限作了一般规定明确指出当事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2.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审查生效判决、裁定。当事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申诉或抗诉,只针对原审法院是否正确行使民事审判权,不涉及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讼争。因此采用听证的形式审查生效判决、裁定是可行的 的《法理学》、《法学导论》 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著的《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常怡主编、吴明童、田平安副主编的《民事诉讼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4.html -
了解详情
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同时规定,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这些规定具有强制性 心证制度,经历了漫长历史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实施,使证明责任进一步明确下来。根据该规则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64.html -
了解详情
以证据制度为核心的。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了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有关证明责任问题的专著和论文也不断涌现,① 但大多仍停留在对证明责任(举证责任)分配 方法。它不具备法律规范特征,并且也不能够纳入法律规范之中。至于这种操作规则的依据,普氏认为可以从禁止阻碍司法和司法救济请求权中找到。 [10] 对于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17.html -
了解详情
对方或与案情有关的信息,只要这些信息“看起来可能导致发现可被采纳的证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6条〔1〕。一方当事人不能以所寻求的信息不 来又有学者提出应采纳美国的审前准备程序模式,尤其是应设置当事人之间相互收集证据的“发现程序”〔7〕(P440)。我们认为完全照搬美国的发现程序也并非良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