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这类证据主要有以下三种形态:1.由于法官的业务能力或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等原因导致未质证的证据。2.由于原审 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7]李浩.民事诉讼法典修改后的新证据《审监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2.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实体争议,中间判决则既可以用以解决程序争议,也可以解决一定范围的实体争议;第二,确认判决以确认之诉的存在为必要条件,中间判决因是对主诉中间争点的 这一理念。与此相适应,我国民事审判具有了某种合理的职权色彩,即人民法院在审理给付之诉和变更之诉的案件时,总是对有关民事行为的效力主动进行审查,并总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7.html -
了解详情
民二部分裁判上的错误。第二种观点认为,只对刑事部分上诉,就只应对刑事部分审理,维持原判的民事部分不再审理。改判或发回重审的,则应一并审理 损害适用民事诉讼程序更为适宜的,也可以移送审理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作为民事诉讼进行审理。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如认定事实和确定责任必须以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41.html -
了解详情
及《2010年全国法院审理各类案件情况》等司法统计数据。由于不少法院采取了在立案阶段努力向诉讼外的调解等分流案件的措施,今后一审民事案件的增长速度有 傅郁林文。 [12]关于对这类案件实行第一审程序上提或上级法院提级管辖,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发布的《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已经有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性法律规范,使程序性权利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得到应有的救济。 【关键词】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否定性法律后果;程序性救济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我国现行 条也规定:人民法院提审或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在审理中发现一、二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的,可分别情况处理:(1)认为不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5.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的具体情况,起草了《完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条文设计方案》,其中第7条进一步明确了释明权的范围,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告知当事人举证的要求 陈述,法官不得依职权补充,而是只能依照当事人的意愿作出裁判。 2.释明权的第二个目标:促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交往更有成效 诉讼结构是一个由法官与双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31.html -
了解详情
》(2001)、《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3)、《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004)等等,都是建立在法院制度创新基础上的产物 了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调解为主,就地解决的民事审判工作十六字方针。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通过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改造为再审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法将对生效裁判实施救济的程序称为审判监督程序。事实上审判监督一词在我国含义很广泛,第二审程序实际上也是一种 ,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直接改判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3)应当对被告人实行数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63.html -
了解详情
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过错。在现行民事诉讼法还未作修改且当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远未达到可以接受绝对化的举证时限制度的情况下,期望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证据规则中规定(绝对 《政法论从》(中国政法大学系学报)1998年第3期。 [20]魏大亮:第二审攻击防御方法提出禁止与缓和从德,日新法探讨我国新制,载《月旦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20.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非讼案件,即法院处理的非争议的民事案件。处理民事非讼案件的程序,即民事非讼程序。[12] 与争讼案件和争讼程序不同,非讼案件不具有争议性,非 的辩论权)可被程序参与原则或对审原则所吸收;同时,我国就可以确立外国法的辩论主义(或辩论原则)。 [6]因此,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