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道理实际上蕴涵着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即合法信赖利益保护与合理期待原则。 合法信赖保护原则是从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演变过来的一项重要行政法原则 。如果政府为了依法行政,满足法规中所有经营性用地必须采用招投标或者拍卖方式的要求,执意收回自己的承诺,改变原来的行政行为,那么,就必须证明这种做法所获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54.html -
了解详情
,以致为法律行为时,如其要件由于其信赖保护不受利益人之协助(zutun)而成立者,其信赖应受法律保护。[②]该学说所谓的法律上视为重要要素之外部要件事实 法律保护第三人利益与牺牲本人利益之间的衡平思想,它是减少负面影响的法律相对正义的要求。 本人实施与其内心意思不一致的表示意思后,预见或应当预见其意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31.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以登记为公示方法,权利归属十分明显,不必以善意取得而对交易安全加以特殊保护。但在中国现阶段,仍处于市场经济制度转轨时期,物权登记公示制度不完善,《物权法 是否生存或死亡,也没有办法确认签名的真实性,更况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买方是有理由信赖卖方是合法的交易相对方。否则,要求交易一方去证明相对方主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46.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诚实信用原则相互制约,而形成一个共同体。此时,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仅取决于契约的内容,而且还取决于因各自地位的具体要求而应承担相应的诚实信用义务。信赖关系理论 。事实上,许多人不同意他对历史的叙述以及交易理论的评价:就纯粹的历史原因,交易仍然是合同法的中心概念。对信赖的保护是一个例外或者一种矫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277.html -
了解详情
在主观心态的意义上反映了交易公正的要求,故可作为补充。 我国物权法选择以公示公信为原则,以善意取得为具体制度来建构第三人保护制度,笔者认为是适合我国国情,符合 从而使第三人对物权变动产生了可信赖性。这种可信赖性是法律赋予公示的效力。可见公示产生公信力,公信原则是公示原则的补充,而公示公信原则合力实现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29.html -
了解详情
及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得不够明确,对恶意方的防范和惩罚性规定不足,导致善意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得不到公正保护,故主张应当进行立法完善。 笔者认为,由于法院 抗辩权的行为,也是实体法上明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确有限制、警示甚至惩戒之必要,至少,不能使恶意抗辩方假借诉讼行为而获利。综观国外,无论是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88.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要约邀请,在证言广告中,消费者因为证人及其证言而对商品或者服务产生信赖,并基于这种信赖而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过程 的原则。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不作假、不欺诈、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78.html -
了解详情
也容易引起混乱。举证责任转移理论的引入,使举证责任的分配更加符合公正和效率的要求〔461〕 这样的论述实质上就是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了举证责任这一笼统 (相对人信赖)之间寻求平衡和协调的努力与发展趋势。但我们却不得不看到实体法的这种规范目标离开了证明责任的分配将无法真正贯彻。事实上,作为原则的表示主义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63.html -
了解详情
隐的范围渐次扩大,以维护家族内部的信任以及基于信任的有序化机制,只是把叛国谋反的大罪作为适用容隐原则的例外,在忠君与尽孝发生直接冲突时还是鼓励 、社会化是在现代法律系统内部加强信任的必然趋势,而当事人在损害赔偿方面的利益保护以及对自发性交涉结果进行矫正的要求则构成最基本的动力。 把信任嵌入法律,不得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40.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法和债权法各自独立,前者系以对一般人之利益应予尊重、不得侵害为原则;后者系以特定人间信赖关系为基础。二者性质不同,其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乃生差异,分别为 观点,提出了另一种统一两种责任的设想,即合同责任的特殊性应当仅限于尊重合同的要求,亦即有关事实的认定,应以合同的内容作为根据,至于其他方面,则应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