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2、只有本人陈述而无相关证据佐证,对方当事人不认可的,对该当事人的陈述的证明力不予认定。 3、对合法取得的书 2002年版第174页 5、刘善春《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6、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60页 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15.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的中间环节,是实现案件分流的重要阶段,检察官亦具有一定的起诉裁量权,这为刑事和解在此阶段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此阶段, 宪.西方犯罪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64. [8]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97. [9]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6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能力和资格。在一个非诉讼程序中,则无所谓当事人或其他参与者的诉讼权利。正是以对死刑复核程序性质的认识为基础,笔者认为死刑复核 的诉讼权利以限制国家权力的膨胀,避免国家权力对被告人个人权利的不当侵越是刑事诉讼程序设计的重要维度。死刑复核程序作为针对死刑案件的特别审判程序,关涉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92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赔偿执法出现尴尬局面,不仅仅是因为国家赔偿法本身不完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刑事诉讼制度中对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主要是没有建立真正意义 国情、 切合实际的国家赔偿法,使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趋于完善,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建立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302.html -
了解详情
认证,对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的分析和确认。 对证据的审查判断虽然在刑事诉讼中的不同阶段,主体都有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应当是一个由浅入深,由 阶段加以灵活运用。 对物证的审查判断可以采用鉴定,勘验的方法,或将物证交给当事人、证人进行辨认;同时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分析、印证。 对于书证的审查判断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3.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矛盾化还体现在出庭的规定上。其第55条第2款规定: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但如果对方当事人对 ,如刑事审判认定事实的证明标准比民事审判标准高,刑事诉讼因为证据不足未定罪的,可能在民事诉讼中因为达到证明标准而被认定。另外,有些判决书中认定的事实并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20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适格性(Competency of Evidence)。一个证据具备了可采性,就是说诉讼当事人或其他有关人员提交的证据符合了法律规定的采纳标准,法官应该在审判 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994.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就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等有争议的问题,陈述各自的主张和意见,相互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辩论原则是辩论式 诉权,后者则是牌被审判的地位。第二,辩论原则的内容广泛,当事人可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刑事诉讼的被告人只能就自己是否犯罪和罪行轻重进行辩护。第三,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640.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就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等有争议的问题,陈述各自的主张和意见,相互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 辩论原则是辩论式 ,后者则是牌被审判的地位。第二,辩论原则的内容广泛,当事人可就各种问题进行辩 论;刑事诉讼的被告人只能就自己是否犯罪和罪行轻重进行辩护。第三,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003.html -
了解详情
五条第(1)款中原则性地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当事人无需举证。 [1]这是自认制度在我国 一旦婚姻家庭秩序混乱将导致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可能会发生恶性的治安事件,甚至是刑事事件。为了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 也为了社会的安定,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必须十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