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未经劳动仲裁的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此可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 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是企业的内部机构, 的私法,而劳动法被认为是社会法,有公法和私法的双重属性,兼有当事人平等协商和国家干预的特点。它区别劳动关系的实力强弱和地位差别而注重保护弱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25.html -
了解详情
》为消费者提供了五种维权途径,但是实践中往往是协商不欢而散、调解难见分晓、申诉久拖不决、仲裁没有依据、起诉筋疲力尽,最后弄得消费者懒得奉陪,自认倒霉, 损失,也可以支持消费者起诉,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法庭也可以对特殊消费者实行诉讼费用救济制度,体现在司法程序中保护弱者的原则。 总之,消费者权益是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74.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纠纷的一种解决方式,只有在调解、协商不成或争议双方不愿调解、协商的情况下,当事人才可选择仲裁或诉讼。这也很容易让人认为此种合同 出版社,2000: 271. [4] 曹守晔、孔祥俊、李国良。合同管理及诉讼理论与实务。行政合同卷 [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 27~101. [5] 梁慧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58.html -
了解详情
上平等的民事主体。对劳动争议的解决,当事人应当有自由选择权,或调解、或仲裁、或诉讼。而在现行体制下,一方面,争议双方任何一方只要有意,无须事先有 的私法,而劳动法被认为是“社会法”,有公法和私法的双重属性,兼有“当事人平等协商”和“国家干预”的特点。它区别劳动关系主体的实力强弱和地位差别而偏重保护弱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47.html -
了解详情
。在乡村,乡规民约的制定文字并不代表治理水平,甚至,乡规民约也难以完全成为治理仲裁的依据。文字制定的乡规民约越来越“报告”化,它与其说是给村民看的,不如说是 处罚或调解解决。“官办”与“村办”的分野,通常不仅是指法令依据和原则的不同意见和解释,而且是指错误性质和严重程度的变化、以及当事人需要付出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6.html -
了解详情
呢?基于统计数据的原因,我们无法将城市与农村分别考察,只能对利用诉讼、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仲裁这三种方式来解决纠纷的大体概况进行考察,并通过理论分析的辅助 ,这种实力对比往往是最直接的,因而在当事人双方的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协商或交易极有可能是不平等的。”[59] 2.构建有效的ADR方式 基于上述弊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9.html -
了解详情
》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进行规范和调整。建立劳务关系时,当事人可以双方协商确定是否需签订书面劳务合同。法律对此不加干涉。 (七)纠纷解决途径不同 因 的前置程序,未经仲裁不得诉讼劳动关系纠纷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2788.html -
了解详情
高校教师在聘用合同履行、解除等过程中与高校发生争议,可以通过申诉、人事争议仲裁和诉讼这三种方式解决。其中,《教师法》第三十九条对申诉做出了规定 工会能够通过特定程序做好高校教师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二,高校内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是高校与教职工因聘用合同的履行、解除等方面产生纠纷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2687.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继承纠纷发生后,经协商不成时,可以不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不成协议的,任何一方也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3条的规定,继承纠纷不能仲裁。因此,有关当事人之间因继承发生纠纷后,不能向仲裁机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3896.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协商;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当事人→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3、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4、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另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0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