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定的除外。我们知道,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是由于当事人意志以外的不可抗力、意外事故所致,双方当事人都无过错,依民法原理,双方都不应承担民事 均由标的物实际占有者承担风险。这主要以德国、我国台湾民法典为代表。我国《合同法》在起草过程中比较了“物主主义”和“交付主义”,最终采纳了“交付主义”作为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3.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其他原因而确实需要介入的情形,例如代理人违约、代理人破产发生履行不能及出现不可抗力、情事变更的情形时,而我们的403条并未意识到这些情况。从理论上看 法》上册,第257页,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11、王洪亮主编《合同法难点热点疑点理论研究》第413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12.html -
了解详情
来电催促是行使请求权,但出卖人拒不履行却不承担迟延责任。以上法律效果,《合同法》之中虽然明确规定,但是第68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 对方请求权发生后(履行期届满后)此方到底因为什么原因而不负违约责任。比如不可抗力造成不能履行的免责可以以因果关系来说明。所以,要免除债权人的迟延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98.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范围。他可能会估计到自己履行可能迟延但他无法预见是否在迟延期间会发生不可抗力或者对方是否也会有过错。[29]因此违约方的预见,更多的是事后的推 动态过程的判断。同时,适用可预见规则也必须考虑丰富具体的合同争议。例如我国合同法规定了一方当事人违约时,相对方可行使法定解除权并要求损害赔偿,[30]在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28.html -
了解详情
,都要伴随激烈的争议。但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我国,其适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新《合同法》的颁布更为此问题做出定论。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探讨和研究才是具有意义。①二 。除能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的情形外,建筑物等物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还可以不可抗力、第三人过错、受害人过错等抗辩事由主张免责。9、因饲养的动物引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60.html -
了解详情
,此种安全主要由物权法保障,后者主要着眼于利益的取得,所以也称为“交易安全”,合同法为主要维护交易安全的法律。为什么说作为主要调整财产的占有关系,保障静态安全 的中止事由可以分为客观的中止事由和主观的中止事由。①客观中止事由:主要指不可抗力,如战争、洪水、瘟疫等。②主观中止事由:主要指的是那些因为人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52.html -
了解详情
。严格责任“虽然严格,但非绝对”[11],其并非不考虑过错,它仍然要以不可抗力、受害人的过错和第三人的过错作为抗辩事由。[12]在过错推定的情况 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卷第279——281页。 [4] 《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95.html -
了解详情
的认可。或者说,该约定对内有效,而对外是否有效则应视情况而定。依照合同法第第八十四条的规定: 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 “的原则,侵权发生后,受害者应就行为人是否有过错举证,行为人可以受害人的故意或存在不可抗力等法定免责事由进行抗辩,同时可以受害人有过错来主张减轻自己的责任,这应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22.html -
了解详情
方承担违约责任。当然,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后,发生违约方可免责的不可抗力,受害方构成不当得利。 如果合同给付期到来前,有足够证据证明,债务人已 违约之要件。 [注释] 本文曾供研究生参考,未正式发表。 [26] 孔祥东:《合同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81页。 [27] 刘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94.html -
了解详情
(45)而且这两种责任的免责情形也不同:在合同责任中,当事人可因不可抗力等法定情由而被免除违约责任,但缔约过失责就不存在免责的问题,因为在 也是目前民法理论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具有较大的合理性。笔者认为应予采纳。由于我国合同法没有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有待在以后的立法中予以改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20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