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权立法在追求物权法现代化的同时,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反映公有制的要求,切实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 经五分之四的有法律行为能力的集体组织成员同意且不得排斥某一类或某一个集体组织成员参与分配,以实现公有土地对中国农民的生存保障作用。3.允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56.html -
了解详情
对它的公共道路享有所有权。1923年,最高行政法院称奥兰海港是属于国家的土地。此外,法院也允许行政主体提起关于公产所有权的诉讼。[3](P314)(三 成分较重,牟取私利的概率增高。第一个方案的优点表现在:其一,用水分配方案已经各个用水省份通过公司机制加以充分酝酿,最终确定,一般来说比较公平合理:其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53.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对于物权保护堪称全面有力,但并非完美无缺。以物上请求权行使的费用分配为例。如A的土地与B的院子相邻,A下挖土地使之与B的院子有一 ,物权保全请求权可进一步上升为绝对权保护范式;侵权请求权则与之配合,着力解决责任分配问题,二者合力构建和谐的民事绝对权益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温世扬 物权法要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20.html -
了解详情
所要求的。第二,台湾借鉴德国的预告登记以及日本的假登记制度,在土地法及土地登记规则中确立了预告登记制度。预告登记有保全债权请求权的效力、保全所有权顺位 首。风险防范的制度构建在法律体系建构中的重要地位不难想像。对于损失的合理分配,我国现行合同法已经有系统而详尽的规定,但是对于风险的防范目前的现行法似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99.html -
了解详情
高度计划化,在财政上搞统收统支,在物资上搞统购统销,在报酬上搞统一分配,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 资产流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多种法律手段解决,例如可考虑在物权法中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重要的国有不动产和动产转让、国家购置重要的不动产和动产、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68.html -
了解详情
运作建房项目,难度较大。这种组织形式亦非合伙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申报建设手续和产权分配方面,能否获政府批准,尚难确定。 二、个人合作建房实施程序 或社团名义取得用地、规划与建设手续,然后将建设工程承包给建筑商,以集资款支付土地出让金及各项建设费用。 上述三种建设模式中,“代建”模式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5.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净收益的“效率”是一个总量(aggregate)概念,而“公正”则涉及到个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因而效率和公正可以是两个基本独立的追求目标。在原则上,一个 产生的社会净利益最大的地段,那么土地征用和拆迁就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剩下的问题是“兼顾公正”——如何分配未来开发所获得的净利益,包括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0.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明文予以否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骤增,而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由此导致城市地价上涨,建筑物向高层发展。在此情况下,个人 专用部分和共用部分,并设定相应的专有权和共有权,否则在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上将会发生混乱。(3)专有权主导性。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结构中,专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697.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目标函数的不同,导致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责任承担机制与责任分配的失衡。此外,我国一直以来主导的治理模式(专断-压制型管控模式或权威型治理 土地征用的有关收支帐目及安置赔偿的政策不公开,村民对村提留的土地征用费、赔偿标准、分配方案有异议而引发的矛盾;二是建房引发的矛盾。随着农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3800.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目标函数的不同,导致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责任承担机制与责任分配的失衡。此外,我国一直以来主导的治理模式(专断-压制型管控模式或权威型治理 土地征用的有关收支帐目及安置赔偿的政策不公开,村民对村提留的土地征用费、赔偿标准、分配方案有异议而引发的矛盾;二是建房引发的矛盾。随着农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87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