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典型的私法性质,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对权利与财产的处分,这样才真正体现国家法律对私权干预的尺度和原则。法官不应当主动作出缺席裁判,因为当事人在利益权衡后, 坐下来自行和解,这种情况下,法官仍然要作出缺席裁判,有违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二、对两种具体情况的处理1、对被告未到庭,但在法院指定期限内,被告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25.html -
了解详情
在规定的时限内用允许的方法提供证据。对于各项权利的处分由当事人自主决定,并对此产生的结果负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民事诉讼中:(一)裁判以当事人自觉 的再审制度以使其更加合理化:根据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分离的原则,取消法院主动提起的再审,当事人是提出再审的主体,检察院可以应当事人请求而要求法院进行再审。只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5.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分析案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债权为对人权,具有相对性,只能在当事人间发生拘束力,原则上只能对相对人主张;物权为对世权,任何第三人侵害皆产生排除妨害及侵权 三种,确认、给付和变更之诉,这三种诉讼中给付之诉是民事诉讼的核心,而给付之诉的基础就是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只有理解了请求权,才能理解给付之诉的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49.html -
了解详情
交易等,使审判失去公正。?二、调审分离是法院调解改革的方向法院调解是个人处分原则和国家干预原则结合运用的产物,从以往的审判实践看,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消除调解代替审判的现象,落实自愿与合法调解原则,就必须对现行调审不分的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将调解从审判程序中分离出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10.html -
了解详情
信用相反的行为,时时效抗辩权的滥用,应受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的限制。基于上述理由,我国《民法通则》第138条也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 时效之进行,对义务人而言便是一种利益,既是一种利益,依据私法自治原则,义务人本当自由处分,即可以享有,也可以抛弃。但是,大陆法系各国均规定,时效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6.html -
了解详情
的借鉴意义。早在西方古罗马时期,就有了诚信诉讼的相关规定。在这种诉讼中,程式中注明“按诚信原则”的字样,使承审员可斟酌案情,根据当事人在法律关系中 标准决定于是否有恶意或等于有恶意的严重过失。法国民事诉讼法典明确要求有“合法的利益”才能起诉。按照文桑的解释,“合法的”一词同样指那些起诉申请将由于缺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53.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的,应终止调解。”可见,自愿原则是民事诉讼调解的核心内容,也是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既是人民法院的一种结案方式,又是一种工作 的。2、人民法院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的财产权和人身权产生的纠纷,属私权领域。当事人对私权的处分,国家不应有过多的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64.html -
了解详情
、伦理基础、证据意义、基础地位等角度对物权公示原则进行分析和梳理,从整体上展现物权公示原则的深厚制度底蕴和法律技术支撑。一、物权公示原则的 宪忠,论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7-78。[10]李浩,民事证明责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99。[11]霍海红,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60.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6日通过、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始对自认制度进行明确具体 自认。身份关系案件不但涉及当事人双方的私人利益,更涉及多数关系人的利益,法院不受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的限制,排除自认规则的适用。(2)、法院依职权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41.html -
了解详情
的。但在另一些国家,法律对仲裁协议的实质要件作出比较具体的规定。例如,《意大利民事诉讼法典》第809条规定:“仲裁协议和仲裁条款必须指定仲裁员, 的适用法律做出选择,按照国际私法上在当事人未能选择法律时普遍适用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就仲裁解决争议而言,应当说仲裁地点与仲裁条款有着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