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对于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八、将第一百零六条改为第一百零 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8536.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逮捕的证据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里的“证据”必须是依法取得的合法证据,不包括采取刑讯逼供、暴力取证 判决的依据。第七十九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16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人客观上具有“主动归案”的外在表象,但“到案”后却否认或隐瞒与其相关的犯罪事实,企图蒙混过关逃避处罚;或者掩盖真相,避重就轻,试图减轻罪责,均没有投案的 规定的“强制措施”,其人身仍有可能并未被司法机关实际控制,如在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脱保,监视居住后潜逃,或者羁押期间脱逃,这些情况下,司法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2572.html -
了解详情
等处理意见,侦查机关接到检察机关纠正违法意见后,应当进行调查处置;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 新《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对犯罪 故应被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认为需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拘留等措施,应当报请检察机关审查决定。另外还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669.html -
了解详情
第七十九条列举了五种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应当予以逮捕的情况; 让司法机关颜面扫地,如何合理有效地监督规制侦查活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紧迫课题。早在2003年,刑诉法的修改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731.html -
了解详情
中,证据缺乏等因素使我们往往忽视了对逮捕必要性条件的审查。而表面上所有自然人犯罪又都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逮捕的刑罚条件更容易被忽略不计。这种现象在 、犯罪后真心悔过、积极退赃,配合侦查等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足以防止社会危害性发生的轻刑案件,应该作出不予逮捕的决定,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1.html -
了解详情
自理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 技侦手段助力查办贪腐案件 完善侦查措施,赋予侦查机关必要的侦查手段,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必然要求。修正案草案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384.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规定之前,我们认为,对于有关机关或者个人非法收集的实物证据,如果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或者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排除。[19 ,对于超过法定羁押期限一直限制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案件,应当建立专门的变更强制措施程序,必要时撤销羁押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或其他有条件的释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96.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可以申请预审法官或者庭审法官复查是否应当撤销羁押令或者准予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申请复查的,自羁押之日起每隔两个月,预审 采此种非法言词证据绝对排除,非法实物证据相对排除的做法,更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双重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 5.对各种具体证据进行了界定。现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71.html -
了解详情
A及父亲B在侦查阶段被执行逮捕。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院认为A的母亲C已涉嫌犯罪,在星期一决定追诉。考虑到C的小女儿正在读高三且离高考时间不到1个月 检察院把责任和风险推给自己,即使有条件也不会再同意办取保候审。 三、立法建议 有人会说: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的权利可以延续到公诉后开庭前行使。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