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其欠缺防卫的认识和动机,也就谈不上防卫目的了,所以不符合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其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而是故意犯罪。进一步而论,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行为人在 纯主观的东西,而是通过累犯、自首行为本身或者通过犯人具备了缓刑、减刑、假释的客观条件来到达主客观相统一的判断。因此,这些行刑制度仍然体现了主客观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1.html -
了解详情
很大程度上难以达到法院所要求的证明标准,与公诉案件的起诉作程序性审查相比自诉条件更为严格。环境污染被害人的技术劣势地位决定其丧失了自诉环境污染犯罪的能力,若 对于一些主观恶性不深、犯罪性质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如法定条件之一,在被告人减刑、假释问题上,也应把是否履行民事赔偿义务作为重要参考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43.html -
了解详情
的欧洲,严格规则主义思潮影响了整个欧洲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及司法实践。在这种立法条件下,大陆法系审判过程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是一种典型的机械式活动的操作图, 刑罚目的。为了鼓励犯罪人积极改造,我国在实行绝对定期刑的基础上,又创设了减刑、假释、赦免、减免(罚金)等行刑调控制度,以配合个别犯罪人的改造进程[2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25.html -
了解详情
难以限定行为范围的用语,过多地将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作为构成要件,对法定刑升格的条件没有具体规定,而是代之以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等表述。这些都是主观主义所赞赏 的条件作了具体规定;法定刑的幅度进一步缩小;一些刑罚制度的适用条件(如减刑、假释的条件)更为具体。这种具体规定,正是客观主义理论所赞赏的。第二,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1.html -
了解详情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选择,是自首”,未将“接受审查和裁判”作为自首的成立条件之一。因此,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者;对于已决犯,把犯罪人在行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作为适用减刑或假释的条件,而适用减刑和假释的犯罪分子,未必都是自首分子。可见,自首和悔罪、悔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24.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建立良性互动警囚关系,调动监狱刑罚主体双方的积极性.二、建立良性互动警囚关系的条件(一)行刑理念。刑罚对罪犯惩罚的唯一后果是:剥夺罪犯的自由,这一行刑 其考核奖、扣分必须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尺度一致。二是政策公开,把减刑、假释、保外的条件公开,程序透明,结果公示,的异议的可以复议,这两点做到位,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03.html -
了解详情
和国民规范意识的变化,是导致其刑法修改的直接动因。可以说刑法重大修改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 其次,日本自1907年公布了现行刑法典之后,其有期惩役刑和有期监禁 年1月对刑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正,提高了数罪并罚执行上限及死刑、无期徒刑减刑之刑度。我们应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及时调整刑罚结构,尤其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95.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规定为不得宣告缓刑、一定时间内不得减刑和撤销假释的法定情节,赋予社会更加明确的预期,增加被告人冒用他人身份的机会成本,迫使被告人进行利益权衡,在当前的现实环境及条件下,有效地减少冒用他人身份现象。 3、利用户籍资料加强对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的掌握和实现有效管理 加快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04.html -
了解详情
变更为例进行解释。一般说来,负责执行监禁刑的监狱部门遇有犯罪人符合减刑、假释或者保外就医等条件的,一般会以法定方式将此提交司法机构,后者经过审查,作出是否 的独立性容易受到来自法院之外、之内两个方面的威胁,也基于法官个人在任职条件方面极容易受到控制的现实,司法独立的保障机制大体上可以包括以下五个层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11.html -
了解详情
和普通公民犯罪要一视同仁,公职人员的地位和身份不应成为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条件;所谓公私平等,是指刑法必须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合营经济、私营经济等 让社会了解劳改状况,协助监狱机关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重视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减刑、假释工作,使那些表现好的罪犯提前结束监狱生涯,重返正常的社会生活。对外开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