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中都规定了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 这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不符, 不利于正确认定受贿犯罪。受贿罪的本质是因私利违背职务行为, 侵犯的 而在较轻微的贿赂犯罪则没有相关规定。所以, 建议在商业贿赂犯罪中的轻微行为中也广泛设定一定期限的资格刑, 以加强对贿赂犯罪的打击, 防止其有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92.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 有学者认为从修订刑法的规定看, 绝大多数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都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行为特征, 只不过有的明确予以规定, 有的没有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 判断某一犯罪是否隐含型身份犯实则是判断该法律条文中是否隐含着对行为主体特定身份的规定, 也即隐含身份的是否具备。那么, 根据什么来判断该隐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91.html -
了解详情
到贿赂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商业贿赂犯罪侵犯的客体是有关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也有学者认为,商业贿赂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平竞争的市场 ,没有这样的要求。其四,介绍贿赂罪的成立范围较窄,限于介绍单位和自然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本罪没有谋取利益的构成要件的要求。 综上,谋取利益并非所有贿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01.html -
了解详情
二)贿赂犯罪主体走向多元 1979 年刑法典中贿赂犯罪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中的国家工作人员。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利益主体开始分化并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 实体直接或间接索取或者收受不正当利益,以作为其执行公务时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条件。这显然强调了公职人员职务行为与不正当好处的对价性,公职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8.html -
了解详情
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 犯罪的法定最高刑规定为10年有期徒刑,将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职务侵占行为的法定最高刑规定为无期徒刑。 第三,关于侵占脱离他人持有的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69.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也是共同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就这种受贿共犯而言,分工形式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第三人的 构成受贿罪。 如《意大利刑法典》第317条(索贿)规定:公务员或受委托从事公共服务的人员,滥用其身份或者权力,强迫或者诱使他人非法地向自己或第三人给予钱款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53.html -
了解详情
交易工具的可能,而无论以财物还是以其他利益作为收买的方式,均侵犯了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现行刑法贿赂范围以财物为载体的 的情形,虽然一般可作为受贿罪的共犯处罚,但在行为人向国家工作人员隐瞒收受或索取财物情况而国家工作人员又无受贿犯意的情况下,无法对行为人以受贿罪论处,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9.html -
了解详情
的正常活动, 致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也有人总结渎职罪又叫职务上的犯罪, 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不尽职责, 妨害国家机关、单位的正常 身份。最高法在司法解释( 法释〔2000〕28) 对未被公安机关正式录用的人员及不负监管职责的狱医以是否履行、承担监管职责来确定其是否适用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95.html -
了解详情
确实不可能实施法律意义上的,所要求犯罪主体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实行行为,如职务行为。但能否一概而论?我们认为也并非如此,即非所有的真正身份犯都具有法律 的共犯论处,如果共同犯罪中主犯犯罪的基本特征是盗窃,同案犯的国家工作人员不论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以盗窃罪的共犯论处。 当前,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5.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又客观存在,这既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也不利于促使国家机关极其公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更不符合当前国家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本节即对国家 构成要件实际上包含了两项内容:一致害行为必须是执行职务的行为,国家只对执行职务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之外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8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