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条件(注: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关于法律行为的规定乃是文中所述作法的典型的代表。嗣后的《日本民法典》及1929年之《中华民国民法》均沿用了这种作法。)。 外,不受任何限制(注: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四条。);而私法自治的精神则又是法律于私法之广大范围之内,许与各人以自由创造法律关系之权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88.html -
了解详情
限定于金钱价值,而且尚有将债权的标的范围扩大到所有领域的要求。日本民法明文规定,从立法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不能否认社交礼仪中赠送往来的金钱价值 随之而来,使法律关系与道德关系难以截然分开,双方有重复交错的关系。[12]法国民法典规定,除另有约定外,委托无报酬(第1986条)。德国民法典直接把委托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66.html -
了解详情
生。寺院法和日耳曼法也设有准正制度。另外1926年英国也颁布了准正法。法国民法第330条规定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资格,或因父母结婚,或因司法判决而 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是公证认领,如德国民法典第1723条规定须由生父申请,经监护法院宣告认领。法国民法典第335条规定认领除载入出生证明外,还须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04.html -
了解详情
》等民法典中分别规定有知识产权制度。而在传统民法典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法典中均未将知识产权制度纳入其中。那么,意大利、越南 之间的关系问题。 从现行立法来看,我国于1986年公布的《民法通则》在第5章《民事权利》中将知识产权与物权、债权和人身权并列。知识产权一节用了4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96.html -
了解详情
债权受让人的制度,被认为应由受让人为通知,而德国民法的通说认为通知的主体应是让与人。法国民法和瑞士债务法则认为让与人和受让人所为的通知皆可。对于日本现行民法 款不要式的通知承诺所致。(注:[日]广中俊雄、星野英一著前揭《民法典の百年个别的观察(2)债权编》,第140页。)内田贵教授则认为从立法论的角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32.html -
了解详情
伦理学的非人类中心论者将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扩展到人与动物之间,给予动物以主体地位。部分民法学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民事主体法的扩展历史,得出 开始承认教会、修道院的主体性。到1807年的《法国商法典》,认可了商业组织具主体身分,《德国民法典》则创立了法人(juristische person)概念,符合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30.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在21世纪一十年代来临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这部与法国民法典并蒂双生的大陆法系代表性经典之一的前世今生。1800年代,法国 开始编纂新的商法典,并于1897年颁布1900年生效。德国民法典则于1897年颁布、1900年施行。这样德国也确立了民商分立体制。除了法德两国以外,采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28.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契约关系。《法国民法典》将确定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视其为民法的基础。随后,欧洲各国也先后引入这一学说。但《德国民法典》在确立意思自治原则 创设民事权利义务,享有取得权利、行使权力和选择利益争端解决方式等自由。物权法定似乎与意思自治原则截然不同,物权法定实际上是为解决一种权利的实际冲突而设置的,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82.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契约关系。《法国民法典》将确定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视其为民法的基础。随后,欧洲各国也先后引入这一学说。但《德国民法典》在确立意思自治原则 创设民事权利义务,享有取得权利、行使权力和选择利益争端解决方式等自由。物权法定似乎与意思自治原则截然不同,物权法定实际上是为解决一种权利的实际冲突而设置的,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292.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定,均有其目的与理想。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制定,旨在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1896年《德国民法典》的制定,旨在实现德意志一个民族、 精神的体现。《德国民法典》则体现了建立自治的市民社会的愿望。新兴资产阶级使其民法典成为规范社会私人生活的根本大法,成为私法的宪法。民法法典化的意义与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