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途径,而不是目的本身,则法官主动发现真相的做法就需要进一步论证。德国通说认为私权保护是民事诉讼最重要的目标,真实发现只是实现私权保护的途径,而不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31条,缺席程序中会将原告的事实陈述视为获得了被告的自认。但如果原告的陈述是不真实的,那么依据第331条是否依然有效?真实义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970.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以缺席判决。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 判决。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时,如果遇到有一方当事人拒不到庭的情况,可以仅就到庭的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询问、核对证据、听取意见。经审查核实未到庭一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383.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不被审理。 四、超过诉讼时效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间一般为二年(特殊的为一年)。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后,被告提出原告的起诉已超过法律保护 应在授权委托书中特别注明。没有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具体记明特别授权事项的,诉讼代理人就上述特别授权事项发表的意见不具有法律效力。 六、不按时交纳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6585.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适用 利益和合理要求,因此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就显得更为必要。 再次,在庭审中应赋予被害人寻问证人权、质问被告人权、意见陈述权、情感表达权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549.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诉讼法》和《证据规定》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就会明显发现,我国的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若干立法缺陷,主要有: (一)证人主体适格 的证人,依法豁免其出庭作证。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是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保障,为被告(或原告)与证人对质、人民法院进行直接言词审理提供了充分的程序保障,也是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267.html -
了解详情
的交错适用程序绝非超然自在的事物而须按特定价值目标进行规划设计。一般而言,民事诉讼可分为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两者在实现审判公平和效率这一对主要法律价值目标时 的平衡,以对受害人进行倾斜保护。 1.保护令采多样化管辖制度而不坚守原告就被告原则。美国各州普遍承认被害人可在住居所地申请保护令;我国台湾地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23.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审案件的分工问题。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适用原告就被告的地域管辖原则。所谓当事人有约定,是指根据民诉法第25条、涉外 的精义,就是强调当事人对程序的主导,强调当事人诉权对法院审判权的制约。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不存在辩论主义,只有辩论原则。辩论原则的立法精神仅仅在于赋予当事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86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管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级别管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纠纷案件一般是基层人民法院作第一审法院,重大的涉外合同纠纷案件可以由中级 案情比较复杂,中级人民法院也可以作第一审法院。2、地域管辖①一般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原则,即诉讼一般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如果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815.html -
了解详情
给诉讼公正带来的收益小于该证据给其他价值造成的损害时,就应当排除该证据。比如,在对待民事诉讼的非法证据的问题上,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了利益衡量 的不同认识。比如,某未成年人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与被告之间存在父子关系,并且要求被告支付抚养费。原告在诉讼中提供了若干能够证明存在父子关系的间接证据。但是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2.html -
了解详情
上被仪式化、剧场化。这一现象在古老的神明裁判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在当时的诉讼程序中,原告、被告以及所有的证人都必须以法定的形式、姿态陈述事实或进行 对主体要素的考虑,就可能对司法证明的结果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要求,或者选择了不正确的证明激励机制。比如,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