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不到庭现象的原因 1、权利、义务与责任的脱节。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作证。作证及出庭作证是证人的义务,对 ,绝大多数对方当事人不同意质证,从而无法作为定案的依据,有很多决定案件事实的证据也不乏其中,此时,法官是追求所谓的法律真实还是尽量地追求客观真实?如: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59.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为由提出抗诉从而引发再审程序并最终定案,容易导致有些当事人在一、二审中恶意隐瞒证据,在判决生效后拿出杀手锏向检察院申诉,通过再审从而达到最后的诉讼胜利,这 平行性,造成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上的实质不平等,是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原则规定的。 3、这是由法律规定检察监督的事后特点所决定的。根据现行民诉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8.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权利。 四 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争议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规定较为简单,致使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上,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分歧较大 参加的第三人,只能站在主当事人一边进行诉讼,他虽然可提供证据,进行辩论,但他所提出的主张和抗辩不得同主当事人相冲突。他不能请求撤诉,也不能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模式有不可忽视的反作用。例如,新的民事诉讼法实施以后,法院在审判实践中注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缩小了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客观上提高了当事人的诉讼 关系,反之则不然。 第三,民事诉讼模式反映于主要的民事诉讼程序和主要的民事诉讼原则、制度之中;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主要民事诉讼程序有一审普通程序、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1.html -
了解详情
了民事权利合法自由处分(私法自治)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它肯定了当事人在一定条件 的干涉,实现合意自由,从而有利于实现调解结果的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通过出示证据以及法官对举证责任的分配,帮助当事人重新估价自己一方的立场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63.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以及不能证明时可能承担的不利后果。举证责任包括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两层含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只规定了行为责任, 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无异于取消受害者获得赔偿的权利,这未免有失公平。 所以本条规定因共同危险行为的侵权诉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受害人只需证明数人实施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24.html -
了解详情
提高办案效率的方法之一。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简易程序适用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1、 清楚,是指双方当事人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如果双方当事人所争议的事实比较复杂,涉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68.html -
了解详情
和判决裁定中案件事实认定是否正确、案件主要事实是否查清、证据是否充分和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无论是事实认定的错误、事实查证方面的不足,还是适用法律的不当, 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的宪法原则精神。其核心要求是民事诉讼法的检察监督规范要和宪法相关内容统一,不得与宪法规定抵触。 2.检察监督与法治要求相一致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12.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不少审判人员也是这样掌握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和做法是不符合立法精神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生效裁判确有错误是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法定条件,而非准许 原判决、裁定的,应否允许当事人申请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设立再审制度的的立法精神,足以推翻原判决的新证据已明白无误地说明了判决在实体上存在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0.html -
了解详情
化和形式化。但是,整体而言,立法者寄希望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审判监督程序来解决申诉难问题,是较为天真和幼稚的。且不说这次修改根本无法解决申诉难问题,单就 。对此,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对支付令提起再审的相关规定。而对法院调解、诉讼和解的,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不能提起再审,除非有充分证据证明协议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