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其目的在于使当事人获取证据、庭审中无法入手的关联情报以及与纠纷争点相关且可能成为证据的情报。这样可防止庭审中的突然袭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也可防止庭审间断反复、上诉、再审频繁。 只有建立和健全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才能逐步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判制度乃至司法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19.html -
了解详情
自治和处分权的行使。 三、释明权的作用 释明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利于程序的公正。民事诉讼中,常常会出现一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知识、诉讼经验或 法官通过行使释明权,使当事人的主张、请求得到了明确的表述,也提醒当事人充分提供相关证据,陈述事实理由,最大程度地查明案件事实,保护和满足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542.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阻却:当事人维权之路多方掣肘 1.受案范围的狭隘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方面,明确排除了精神损害赔偿。实践中, ,也必须在经司法机关追缴或责令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的情况下,才能提起民事诉讼。程序上的滞后性同样不利于对受害人实体权利的保护。 3.诉求对象的局限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600.html -
了解详情
、从属性,在逃犯罪嫌疑人没有被刑事起诉,失去刑事诉讼的前提,那么对民事诉讼也无从谈起;而且在逃犯的行为未经法定程序被确认为犯罪或存在侵权行为之前,无法作出其 对其作缺席判决,不利于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除非对相关法律作出修改,否则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能进行缺席判决。 (2)共同犯罪的案件在被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22.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而证明责任分配又是证明责任的核心,是民事诉讼的证明过程的最关键环节与步骤。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一系列司法解释对证明责任的分配的概念及 一种举证责任分配的划分标准,使该标准能更加适应我国司法实践,促进程序正义这一民事诉讼基本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分配行为责任结果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16.html -
了解详情
罚金或没收财产执行,能够保证被害人及时得到赔偿。这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设立就是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司法资源、减少当事人诉累的初衷相违背,同时 救济,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四)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中也确认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应当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于1963年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82.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任务。面对当前民商事审判的现实状况,笔者试就如何认识完善法院调解制度及相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益于审判实践。 一、调解在审判民商事案件 以预防诉讼为目的解决纠纷的制度,并将民商事裁判既成为诉讼程序展开的出发点又成为归宿。 以上是笔者对民事诉讼调解问题的一些粗浅探讨,可以肯定,确立处理民事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11.html -
了解详情
和诉讼制度的弊端,如分别由行政庭按照行政诉讼程序处理、民事庭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处理,造成审理时间长,或超过一年,甚至超过二年,效率低下,有的裁判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该法条实际上就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82.html -
了解详情
避不开举证责任问题。鉴于德国法关于举证责任的原则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它应该对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具有借鉴意义。 【注释】Schilken, ZPO, 4 Aufl. 2002, Rz.339ff. Lueke, ZPO 8.Aufl. 2003, Rz.13. BVerfG NJW 1995, 4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17.html -
了解详情
强制被裁定执行一方暂先履行一定的义务,并立即执行。它属于诉讼程序中的一种保障制度,在现行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都有规定和实际应用。 一、民事诉讼 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执行的范围是全部具体行政行为内容还是部分相关内容。 第五,要做好案件的最后处理工作。对判决的先予执行可能因为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