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刑法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对此问题的分析起点却是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这种关系为20世纪80、90年代的法律理论所热烈关注。其中比较 的种种批评意见表明了明确和具体之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重要性。那么, 对于经济违法行为的主体, 是采取消灭和根绝的思维, 还是待之以恢复经营能力, 并引导合法经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712.html -
了解详情
受害人之诉、机关之诉,提出诉求的主体不一,对应的审判内容也多种多样,而经济法的运用是出于同一原理。无一例外的是,国家要通过有力措施,打破 参考文献 [1]管斌,黄德科,松涛。第九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Ⅲ[J].法商研究,2002 (1) :124-136. [2]李挚萍。论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5864.html -
了解详情
分离的合理性。⑴政府内部分权即通过在政府内部设立两个职能相异的主体分别行使行政权与所有权。这种分权方式也不能达到充分分权之目的“, 虽然我们已经基本建立了 参考资料》1988 年第194 期。 [5]金泽良雄著、满达人译:《经济法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77 页。 [6]丹宗昭信、厚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9960.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中受益,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生互荣的关系。(二)循环经济法之合作机制的经济学基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对"协同"、"合作"有过描述, 现实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循环经济法的出台,相信我国的循环经济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一)合作机制建构的基础--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循环经济立法之合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1593.html -
了解详情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的体系的探究李昌麒和鲁篱的《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一文提出,中国现代化的经济法体系主要应当由以下几部分构建:市场主体规制法;市场 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87-88页。②李挚萍:《论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合》,载《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1592.html -
了解详情
资格的问题。立法就此应当明确业主团体是各种救济权的主体,同时规定业主团体可授权 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或他人行使;在上述机构不履行职责时,业主个人可代为行使 周枏:《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335页。 [17]参见古振晖:《共同所有之比较研究》,台湾财产法暨经济法研究协会2006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113.html -
了解详情
人在环境中将被贬为与动物和植物以及其他生命形式完全平等的普通一员,从而将人的主体地位丢失。 环境法的价值与其他法的部门一样应该首先定位为人的 有赖于经济法,具体就是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协调。经济法认为自然秩序是有非正义成分的,所以需要国家公权力的矫正,经济法修补经济安全和财产正义。在环境法看来,自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02.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制度。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主经营,构成经济法的基调。 根据这种认识,经济法与民法作出了基本的划分。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 新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 第4页。 〔3〕王家福等:《论依法治国》,《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4〕〔7〕夏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337.html -
了解详情
与法相抵触,也必须以法律为准,服从法律的要求。[⑥]因此,对产业政策进行法律调整不仅意味着要规制被调控主体的行为,而且也意味着要规制调控主体 概念在国内外都已是约定俗成,因此没有必要这样去改称。 作为经济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产业政策法具有经济法的一般特征,如经济性或专业性、政策性、行政主导性和综合性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69.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可谓不谋而合。现代社会的经济法治一般通过主体或角色、权力或权利、义务或职责、责任或后果及其各种不同的组合形成 时事论坛,1991年2月19日。 [39]参见史际春、宋槿篱:《论财政法是经济法的龙头法》,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 [40]曼瑟奥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