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从而成为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详细规定公益诉讼的法源性依据。[25]有学者讨论了公民司法救济权入宪问题,认为司法救济权是宪法上的一项基本人权,其 时空下整个社会秩序的性质或走向间关系的认知来评价这些法律制度/法律,更应探寻那些能够使中国人共享一种更有德性、更有品格和更令人满意的生活的理想图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62.html -
了解详情
出来构成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1990年生效)的一部分。新的公法诉讼程序将经由正当程序制定出来,要体现公正、效率和便于操作的原则。[110] 6.行政改革 的法律保护两项基本原则。成员国的法律在用词上必须是清楚无误的,以使得个人更清晰和准确地理解条例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使国内法院确保那些权利和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40.html -
了解详情
录音录像资料具有证据能力,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而那些在比较隐秘的地方或当事人自己的家中所录制的资料,原则上不为法律明确禁止。 在上述关于隐私权 普生.刑事证据法〔M〕.台北:三民书局,1970,P249 [5]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P183 [6] 有关新闻媒体偷拍偷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943.html -
了解详情
迅速开展。陆续颁布的新《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相继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框架作出了明文规定,为在全国 问题,特别是有关公民享受法律援助的条件、范围、形式、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必须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法律规定,才能够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08.html -
了解详情
12] 王亚新著:《对抗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解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3页。 [13] [日]高桥宏志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 齐树洁教授认为,分配正义的诉讼哲学主要主张:第一,民事司法的资源是有限的,司法资源必须在那些寻求或需要正义的人们中公正的分配。第二,公正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84.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便是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 关于 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我国证据法学界很早就有过探讨。学者们认为,公证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统一。诉讼当事人有举证责任,无争议的公证当事人同样有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6.html -
了解详情
》(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① [法] 让·文森 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精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 ② Black Law Dictionary sixth edition, remedy, West Publishing Co, 199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15.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为了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管理职权,将其列为行政诉讼的被告,适用行政诉讼法来 呢?这个问题也许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思考。首先,大陆学者关于行政程序基本原则和规则的共识相当程度上来自于他们对西方国家行政法治经验和学说的认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35.html -
了解详情
美好的价值。为了确保这种法律价值的实现,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院调解必须坚持合法、自愿的原则。民间习惯的价值是什么呢?虽然我国历史悠远,民族众多民间习惯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6页。 13 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哈佛大学出版社1936年版,第493页。 14 张乃根:《西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88.html -
了解详情
结构、诉讼法的结构和法的意识形态。法的意识形态就是指那些调整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的法的基本哲学原则。法的意识形态包括三种意识形态——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 民事诉讼。 在罗马——日耳曼法系的民事诉讼法领域中还体现了一个,也就是第十个历史性的特点。尽管在该领域中实行的是对抗制原则,但该诉讼程序与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