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条之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符合一定条件的,可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当然,债权人也可不经督促程序而径向人民法院 。如果允许当事人选择采用书面审理,对当事人和法院都有极大的好处。3.在特定案件中,增设选择第二审程序与一审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54.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的“真理”。实际上在民事案件中,许多情况是“真伪不明”、“模糊不清”的,法律必须允许并且支持法官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根据证据规则断案;第二,影响诉讼效率 二)混淆了判决和调解的界限。《民事诉讼法》第85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3.html -
了解详情
在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有原告请求或被告反诉,法院才能受理案件并进行审理。第二,在审理中法院的审判活动受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的范围的约束。也就是说当事人“ 的意见》第180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对上诉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在上诉请求以外原判确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7.html -
了解详情
结束诉讼。这方面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美国90%以上的民事案件都是在审前准备阶段通过当事人和解或替代开庭审理的纠纷解决方式(ADR)加以解决的。这些功能 在卷,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在开庭审理时如双方当事人不再提出异议,便可予以认定。”;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0.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也有体现,比如《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中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认为“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 被诉讼价值论所包含。人们从事活动或建立制度,通常确实不止一个目的,并且在这些目的相冲突时,人们要对之进行调和或平衡。因此,单一目的或意图的理论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5.html -
了解详情
所反映的正是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的关系。程序效益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注意节约司法资源的耗费,在作出裁判时应注意判决对人们未来行为选择的效益刺激。因此 (三)上诉审查的审判组织形式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必须有相应的审判组织形式进行审理,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民事案件采用两种审判组织形式:合议制和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4.html -
了解详情
,在举证期限内未提交的,即丧失提出证据的权利;在举证期限过后,即使再提交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原则上也不组织当事人进行质证,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另外 延期开庭审理;第153条规定,第二审法院可因一审判决证据不足而发回重审,等第。[10]参见白绿铉:《美国民事诉讼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82.html -
了解详情
来考虑,也不无道理。3、抗诉再审程序设置比较笼统,导致各地法院法官在操作时无所适从。在司法实践中,民事案件的抗诉权是人民检察院检察监督权的重要内容,可在民事 审程序审理;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或指令第二审人民法院再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如果所有的再审案件都需重复一审或二审开庭程序,这无易会导致有些在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4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基本原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赋予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是因为民事活动和民事行为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难以预见性造成的,立法者无法在 案件改判、发回重审时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和尊重确立了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标准,值得借鉴和立法确认。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二审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进行深刻检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一、民事裁定上诉审程序之设置的法理分析一般认为,民事判决是指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法院针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争议或者一方 审程序的规定极为简单,并且裁定之上诉审程序与判决之上诉审程序不加区别。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第14章规定了“第二审程序”,从该章的内容来看,在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