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那么,司法实践中这种消灭无罪判决的现实需求是什么呢?下文将主要从利益博弈和法官角色冲突角度进行分析。 (一)无罪判决 并没有显著增加,始终维持在百分之一点七八的样子,无法说明问题。当然,近些年来缓刑人数、轻刑人数大幅增加,其中是否包括应当作出无罪判决的情形,我们无从统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400.html -
了解详情
但在各国已经明确刑罚种类与具体个罪之法定刑的情况下,法官能够选择的刑罚种类是什么,则一目了然,在当代并不会造成刑罚权滥用。而量刑领域则至为复杂,涉及一系列 完成了一半的作业,这是因为:我国司法实践中刑罚权滥用现象还比较严重,扭曲判缓刑、轻罪重判、重罪轻判和司法腐败等乱象丛生,从而使罪刑法定原则限制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09.html -
了解详情
更不可能对尚未产生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具有刑罚规制的冲动。⒅社会现实发展到什么阶段,刑事立法就应当具有什么样的规模与样态,如果在社会发展到某一个 制度,但是,死刑仍然保留,增设限制减刑、提高有期徒刑的刑期、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排除缓刑适用、废除自首且有重大立功的减免刑罚规定、免除未成年犯前科报告的条件附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861.html -
了解详情
贿赂犯罪和渎职犯罪的量刑存在着普遍的严重背离罪刑均衡原则的轻刑化、缓刑化乃至免于刑罚处罚的现象。这种现象既背离了犯罪人的预测可能性,从而在降低他们 !惟有如此,立法包括刑法立法和司法包括刑法司法才能得到高度认同。高度认同的根基是什么?预测可能性。而此预测可能性正是所谓共识性的分析工具或集体共建的桥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644.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部分调解成功的结果就是使得被告人获得从轻减轻甚至免于刑事处罚。当被告人获得缓刑或者是免于刑事处罚的裁定或判决后,他在法律上的回归社会已经成为必然, 理念与程序设计,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4期。 [5]刘星:《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广东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555.html -
了解详情
楼的摩托车无汽油,两人先到加油站加油。期间,李家波将项兰临可能吃过什么东西,嘴角有唾沫的事告诉楼明辉,两人回到宿舍因李家波未将钥匙带出 刑律,构成故意杀人罪。被告人陈其官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45] 笔者认为,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他人将身体极度虚弱、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交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301.html -
了解详情
犯遗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32] 由上述两个典型判例可以看出,我国实务中认定遗弃罪情节恶劣,与其说关注的是遗弃行为本身是否给被遗弃人造成 的概念,遗弃行为不再限于使被害人发生场所的变更或者其他空间环境的变化,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够置被害人于无助的状态即可。例如,殴打致伤不能移动、捆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78.html -
了解详情
考察、教育矫治职责难于切实履行。检察机关的监督考察职责,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以及缓刑、假释中办案机关的监督考察职责有类似之处,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即如何 参与问题,实则不然。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所要面临的最大疑惑或许是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程序,检察机关在其中承担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13.html -
了解详情
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8条规定: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 给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留下什么空间。如前所述,刑法第一百条第一款规定了前科报告义务,修正案增加了第二款,免除未成年人部分犯罪纪录报告义务,这是对通说所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9.html -
了解详情
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8条规定: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 给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留下什么空间。如前所述,刑法第一百条第一款规定了前科报告义务,修正案增加了第二款,免除未成年人部分犯罪纪录报告义务,这是对通说所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