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法律状态之所在。[30]宝剑指代强制,天平指代公正。公正是强制的基础,强制是公正的保障。对法律权威而言,强制与公正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作为法律的实施 发展并不明智。与诉讼外调解相比,诉讼调解具有更高的程序正当性,诉讼调解的程序正当性更可能与审判的程序正当性相媲美,加之诉讼调解在实现结果正当性方面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54.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体控制模式,也要探索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模式。 四、回到问题的原点:中国量刑实体改革的背景 早在2004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便开始将量刑规范化作为 ,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6月1日。 【参考文献】 {1}严格程序规范量刑确保公正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负责人答记者问,载《人民法院报》2009-0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31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可见,执行和解的基本前提是在法院进行的执行程序过程中,和解协议的内容还必须记入法院执行笔录。申请执行 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8页。 [6]参见张卫平:《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第348-350页。 [7]参见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956.html -
了解详情
适性。[5]例如,《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律规范将已经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争议案件排除在法院的管辖范围之外,这体现的是法院对民商事法律领域当事人意思自治 -1号。 [24]参见李国光:《确保司法公正加强阶段建设进一步推进经济审判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8年11月23日。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955.html -
了解详情
,以至出现经济庭审方式改革轰轰烈烈,而经济裁判文书改革则是万马齐喑的局面。无论庭审程序如何公平、公正、公开,司法审判公正性最终要体现在裁判文书上。对当事人 为基础;另一方面裁判文书改革为庭审方式改革明确方向、指引道路,促进庭审方式改革的开展。旧模式经济裁判文书对证据如何采认、案件事实如何认定、法律法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95.html -
了解详情
性同广泛的公共利益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是很不容易的。{2}上诉制度的存废之争实际上就是公正与效率、公益与自治之争,引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上诉制度的 进行必要的限制: 首先,当事人对撤销程序的排除应当是明确的、书面的;口头约定难以证明,将排除协议的形式限于书面的、明确的约定,可以避免就约定是否存在产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020.html -
了解详情
他们解决纠纷的程序。有一种观点认为,作为中立方,调解人与法官或仲裁员不同,他不能对案件作出评价(evaluate),而只能在当事人为达成互惠的纠纷解决协议努力时 44]同注26,第61页。 [45]陈弘毅: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体无完肤传统的反思,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第1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92.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提出,网上仲裁意味着向仲裁庭提出仲裁申请(包括仲裁协议的订立),以及所有的仲裁程序(如审理、裁决的作出)都通过电子邮件、交谈组(chat groups)、 纠纷数量也多,因而应有足够多的公正的合格的仲裁员来满足实际需要。 另外,在网上消费者争议中,商家作为从事电子商务的老手在拟订要求将争议提交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74.html -
了解详情
丰富纯熟,其调解偏好越强烈。 (四)法院调解的审判权本位 从调解在诉讼中的运作样式可以看出,从调解的启动到调解协议的达成,制动力基本上掌控在法官手中是否 与社会、帮助法律与司法获得合法性的作用。审判方式改革带来了诉讼制度的程序主义,也带来了现代司法公正观念与中国社会正义观念的冲突,加上现行法律因其移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59.html -
了解详情
其还是最可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制定规则时,仍会注重形式正义,坚持机会和程序的平等。而形式正义就要求法律和体制应当平等地(以同样方式)适用于各个成员。这就 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勉强为之,也将不可避免地将某些本可达成协议的议题排除在外或使协议的达成耗费大量时光,使其效率大打折扣。而美国学者凯斯R孙斯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