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既如此,将其看作一种刑罚中的罚金刑反而更为恰当。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本文的主题似乎发生了冲突,但从中国法律史学的角度观察 《刑事诉讼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211 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94、295条。 ⑨ 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1.html -
了解详情
接受了反诉限时提出的理念。但最高人民法院上述两个司法解释规定的不一致,为各地法院随意适用反诉提起时间提供了依据。其实,笔者认为,实务中解决这一问题并不 的司法解释,当出现前后规定不一致情况时,“后法优于前法”这一法律适用原则应当得到贯彻。1992年最高法院《适用意见》第156条的规定,在2001年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02.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则,就事实和证据问题采用一致同意的特别规则。 【关键词】死刑复核权;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对死刑复核权全部收归最高 事实清楚与否,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等,也包括程序方面的因素,如辩护权是否得到了有效保障,侦查、起诉、审判程序是否公正等。概括地说,正是实体公正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70.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表明,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2]201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 之中的审判,还要看在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上是否存在事实争议问题,如果仅仅存在法律适用问题,法官就可以根据控辩双方的动议和简单辩论做出裁决。[18]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90.html -
了解详情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惨痛教训,经过充分讨论,反复衡量比较,权衡利弊得失,上诉不加刑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刑事诉讼法终于在第137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 原则铺就了理论基石。法律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保障上诉的被告人享有上诉不加刑的权利。 4 原则之适用范围 上诉不加刑原则之适用范围,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6.html -
了解详情
相互支持、相互关照,当不同判决之间消除了矛盾与冲突,呈现出相容性之后,法律的预见性、规范性得到了体现,法院的公信力得到提升,司法公正才有望实现。[19]( 或者畸重,进而得出其属于适用法律错误的结论,相反,此种同案异判具有实质合理性和实质公正的要求。 【作者简介】 刘树德,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法学博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11.html -
了解详情
定型,即明确具体的刑种及刑期;三是原则概括型,即仅在起诉书中载明量刑适用的法律条款,或提出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原则性意见,这个情形主要适用于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导意见》和《通知》,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以下简称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95.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部较为先进的法律。[14]其制定正值中国申请加入WTO的阶段,因此国际交易规则特别是联合国系统的合同公约以及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合同法经验得到了较多的 但是,司法解释存在权力来源不明、侵蚀立法权、造成法律适用内部冲突等问题,这都引起了学者的诸多讨论。参见曹士兵:《最高人民法院裁判、司法解释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71.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情况时,据此事实作出的裁判才最容易让当事人接受,胜诉的一方觉得正义得到了伸张,败诉的一方也觉得自己不冤枉。 (3)坚持客观真实,有助于促使办案 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条对毒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明知的认定问题作出了明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63.html -
了解详情
由最高院在行政判决书中第一次援引了信赖利益概念;其次是,本案由最高院审理,其结论具有终审法律效力;再次是,本案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发布,意味着此判例 1284(1989)。转引自陈良刚:《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中的利益衡量》, 《法律适用》2006年第8期。 [10]刘志刚:《司法审查视野中的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