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缺陷,从而成为保护和救济国家所有权的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国家所有权;公益诉讼;保护;救济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物权法的立法历时十三年,期间充满 途径主要有这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由人民检察院在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2款规定: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86.html -
了解详情
了我国人权保障制度 (一)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确立 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第58条规定:当事人是指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另规定 。 (三) 被告人的权利 1、 被告人不受不必要羁押的权利 依据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1)逮捕人犯的条件是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可能判处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82.html -
了解详情
场所进行医学观察的(《传染病防治法》(1989)第24条),对其权利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关审判、执行 ,包括本诉和反诉(民诉52)。在诉讼部门上,还包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诉77,78)及行政诉讼附带请求损害赔偿(行诉67)。提起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92.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该条规定未将不服民事部分撤诉裁定的上诉排除在外,与《民诉法》规定存在冲突,即在刑事或民事诉讼 ,允许原告、被告上诉,同时对撤诉的条件等作出规定,从而规范撤诉制度,避免诉讼费用的不当流失,避免撤诉过程中发生人情案、关系案。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071.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主义传统国家的刑事庭审如出一辙。在进行证据调查程序之前,被告人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陈述,然后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 作为参照,也能达到对易变证据的可靠性检验的目的。[19]甚至有人提出刑事庭审证据调查顺序的地震式革新:庭审案件事实认定程序应当将出示物证、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89.html -
了解详情
因而这种有错必究的审判监督指导思想使得被告人陷入再次甚至多次受追诉的危险[5]。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再审没有明确的时效和次数的限制,加上法院本身司法不 形式作出具体规定。 3.允许被害人对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精神损失。现有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仅限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但在实践中,很多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42.html -
了解详情
的建议。鉴于没有强制性法律规范规定公安机关和法院必须接受检察机关的建议,所以刑事和解的结果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势必影响检察机关的威信。 5.缺乏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以确保和解的自愿性和真实性。 4.改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应参照民事诉讼制度的规定,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扩大到精神损害。同时突破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4.html -
了解详情
。而综观同一时期全球其他国家的立法情况可知,由于WTOTRIPS协议(其第61条是刑事条款)于1995年正式实施和WIPO为适应数字化挑战而于1996年主持签订《世界 多而法律关系复杂、数额计算复杂等特点,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易导致诉讼活动中刑、民事案件冲突,给刑事法官在审理中造成的诸多障碍;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95.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适用范围很窄,主要集中在刑事自诉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中,对公诉案件并未适用。法律的匮乏限制了刑事和解功能的发挥,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亟待构建和完善。 的真实同意。如果忽视了被害人的意愿,可能会损害其合法权益,这也有违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最初理念。因此,只有取得被害人的真实同意,基于双方的合意进行和解,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552.html -
了解详情
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114条规定:公诉人在审判庭上宣读起诉书 后,审判长开始讯问被告人。公诉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 习惯做法,以及庭审结束后的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制 度,争取在所有的刑事案件中都能够做到由合议庭或者独任审判员公正审理后及时做出独立的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