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从而结束诉讼程序,或没有达成协议,使诉讼进入下一程序的活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调整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有关机关或者个人在调解过程中和调解结案后 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进行调解,而是必须要先试行调解,也就是说调解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不可逾越的一道程序。那么,为什么多年来,人们比较普遍地认为法院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4.html -
了解详情
在当事人主张之外调查收集证据;并依据此作为根据对案件作出裁判。如,现行民事诉讼法一方面规定缩小法院以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之范围,加强当事人举证责任。但同时 的权利主体的这种自主性为法律所保护,任何非权利主体都不得侵犯和干涉。②民事诉讼程序实际上就是对当事人民事权利的保障程序,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本身就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69.html -
了解详情
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 ,第1044页。 ④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69页。 ⑤李国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071.html -
了解详情
了我国公民和法官的诉讼观念,但是这种做法亦非常有害:首先,它置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明确要求而不顾,直接损害了国家的法律权威①,同时也使在实践 程序的正当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 [5] 刘敏。 论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重构[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5) [6] 李洪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6.html -
了解详情
配合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对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予以完善。 关键词:民事诉讼责任举证责任 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于诉讼中所主张的案件事实,应当 的效力。因此,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世界各国审判方式发展的趋势。 在民事诉讼法中,举证责任并非始终归当事人一方承担。相反,举证责任是可以相互转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16.html -
了解详情
的启动均缘于当事人的申请;当事人申请抗诉无需缴纳案件受理费;各级人民检察院均将民事抗诉案件的办结数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由此,我们不能不 的不规则四边形导致结构失衡,造成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上的实质不平等。然而,民事诉讼法第186条和第18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03.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2002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 故在程序上具有从属性。但这种从属性是相对的,附带民事诉讼在程序上还要受到民事诉讼法的许多规定制约,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诉讼证据、先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2.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损害程序的本身,损害制度设计的本来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 曹德仁《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3期。 作者:潘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07.html -
了解详情
理性上充分认识事实探知的相对性以及审判主体事实探明的消极性。笔者认为,如果修改民事诉讼法,就没有必要再强调以事实为根据这样一个比较含混的指导理念。既然我们 此基础上作出裁判。这种裁判同样是对案件真实的追求,但这种追求是在遵循民事诉讼客观规律,尊重法律规则之下的追求,符合程序的公正性要求。 作者:张卫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17.html -
了解详情
鉴定工作,节约鉴定资源,提高审判效率,基于司法公正的相对性原则,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或制定统一《证据法》时,笔者建议:1、实行司法鉴定人任职资格制度 诉讼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第114页。 ③、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摘自2003年1月15日人民法院报第三版。 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