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直接交锋。笔者只发现一篇论文对此问题作了分析比较,该文认为,由于民事诉讼法中直接规定审判公开作为一项制度,且审判公开也只适用于审判阶段, 开庭审理,即被告人原则上享有审判公开的权利。但真正必须开庭的只限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对于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09.html -
了解详情
统一加以研究,由于撤诉的多样性,撤回起诉与撤回上诉、撤回再审之诉、撤回抗诉在效力上截然不同,其需要满足的要件也不一而足,而且我国立法对于这三种特殊 行动无效或者排除国家认为重要的信息流通。[2] (P229)当今,我们依然可以从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看到这种超职权理念的惯性力量。第13条和第131条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010.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事诉讼方面,已经终审的判决很难推翻,在成文的《民事诉讼法》中甚至没有关于提起再审的规定。在大陆法系国家,尽管有再审制度,但其再审程序也很 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6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提起再审。因此,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68.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性侦查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式。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监督程序的规定,有的不够具体,有的不够科学,影响了监督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判决或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分权制衡的政治理论是检察权产生的根源,监督、制衡是检察机关安身立命之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87.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不服,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经审查不符合抗诉条件的,决定不抗诉的,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二)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范围的重新界定 损失的范围,将精神损害列入法定赔偿的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和刑法第36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赔偿范围仅限于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12.html -
了解详情
大多体现在裁定方面,这些限制并不符合立法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816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法院应当再审,对于裁定是否为再审的对象 年。 2、实质条件 《民事诉讼法》第178、180条集中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实质性条件,即法定事由。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发布的《关于规定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45.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大多体现在裁定方面,这些限制并不符合立法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816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法院应当再审,对于裁定是否为再审的对象 年。2、实质条件《民事诉讼法》第178、180条集中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实质性条件,即法定事由。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发布的《关于规定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741.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修改的意图及其实现》,载《人民司法应用》,2007年第23期。 [10] 柳菁:《关于申诉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制度整体的程序设计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出发点》,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9] 赵钢、朱建敏:《略论民事抗诉程序价值取向的重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254.html -
了解详情
均规定检察院对法院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3)民事诉讼法对民商检察监督制度作了具体的规定:第14条规定检察院有权对 公权力的工具,也正因为如此,宪政才获得了强大的号召力。质言之,宪法问题就是关于权力的问题,[3]因此,审判独立与检察监督关系是宪政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253.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修改的意图及其实现》,载《人民司法应用》,2007年第23期。 [10] 柳菁:《关于申诉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制度整体的程序设计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出发点》,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9] 赵钢、朱建敏:《略论民事抗诉程序价值取向的重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1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