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辩认、 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相互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161.html -
了解详情
结论的其它基础事实进行证明,因此推定明知的结论相较于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直接证明行为人明知的情形而言,在准确性上不足, 名牌按真品价出售,那么假货市场的行价应当成为销售金额的参考、认定标准。 最后,如果伪劣产品几经辗转,既有批发价,也有零售价,那么无论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038.html -
了解详情
能否与物证相互印证,是审查起诉过程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二是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等是否相互一致。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要在尊重 而失去避免冤错案件的时机。三是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在审查起诉阶段是否存在翻供等情形。从冤错案件的司法实务情况来看,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都会在审查起诉阶段推翻此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011.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是论述几种法定证据种类(如物证、书证、鉴定结论、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刑事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勘验检查笔录等)的概念、特征、意义、收集、 较大威胁。例如,尽管通过非法搜查、扣押获取的实物证据或者通过刑讯逼供得到的犯罪嫌疑人供述等证据可能发现案件事实真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按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838.html -
了解详情
等非法方法获得的言词证据,应当排除,[3]但该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较难实现:一方面,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不允许律师在场,证据是否为非法取得,除了犯罪 死刑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四)建立死刑案件的暂停执行制度 为确保对死刑案件被告人的最后救济,台湾地区规定了在非常上诉、再审或申请大法官释宪期间,不得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691.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恢复性赔偿,并承担相应责任;其次是根据具体情况对被害人与犯罪人进行人格修复;最后要使双方都能成为完整的社会成员,重新回归社会。可见,恢复性司法程序具有明显 2000年第4期。 [9]姚莉、詹健红:《刑事程序选择权论要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角度》,《法学家》2007年第1期。 [10]陈正云:《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352.html -
了解详情
未雨绸缪。具体分析如下: 所谓翻供,按通常理解,应是先认罪,后悔罪,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认定自己有罪到否认自己有罪的变化过程。翻供之说要成立,应 等被告人,也恰好证明柳某等被告人作出的陈述是符合客观情况的,即绝大部分涉案产品根本就没有流入食用油渠道。何来认罪、翻供之说? 最后,从商业常识角度分析,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848.html -
了解详情
,在执业过程中存在相当的风险,在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将法律规定的期限陈述清楚,以便让委托人明白,不致于产生误解。 警方(包括国安及检察院)出于打击犯罪 退费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426.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节 法庭辩论与最后陈述 第四节 评议案件与宣告判决 第五节 法庭纪律与其他规定 第十章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第十一章 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 第 四节 执 行 第二十一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十二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二十三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682.html -
了解详情
能称为犯罪人。我国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严格区分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称谓,被追诉者不再笼统称为被告人或人犯;其自侦查机关立案到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前的期间 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为保证控辩方平等,确立非法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5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