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判断;而责任是以个别具体的行为人为标准所做的是否可能为一定行为的判断,要在理论上区别违法性和有责性仍然比较容易。[11]在犯罪论体系上,有不少学者认为 的内容,就可能会增加很多困难。在评价任何一起刑事案件的违法性时,对于危害后果、导致该后果的手段、支配该行为的故意、动机和目的都是在实践中合并加以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582.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保密情况下接受律师来访和与律师联系协商。联合国《关于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规定,未经审讯的囚犯可以会见律师,警察或监所官员对于囚犯与律师间的 实施以来,因公安、检察机关错抓、错拘辩护律师,造成了律师从事刑事辩护普遍的恐慌心理,全国范围内刑事案件的律师参与率急剧下降,一些律师直接宣称不办理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2.html -
了解详情
的正义性的判断,很难按照外部的绝对标准来进行。承认有些事情是不可言说的,就等于承认在审判过程中法官不可能掌握案件的全部情节或者信息,也就不得不承认司法 或者一方当事人参加到交涉和谈判之中。因此,对于涉及社会日常生活的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国实行的既不是当事人对抗主义,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4.html -
了解详情
有损于此的”。对人类历史上首次就证据理论提供一个协调一致的原则化体系所作出的努力而论,上述种种批评未免过于苛刻。尤其是,后人对吉尔伯特理论的过于刚性的 的判断上的补强要求;某些性犯罪案件中的补强证据要求。此外,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也可以解释为证据的数量规则。二是关联性规则。对于关联性规则究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41.html -
了解详情
了英国的检察制度。之后在19世纪设立了负责处理王室案件之外的刑事案件的检察机构——公诉处,并且公诉处的检察官在业务上受总检察长领导。〔1〕从上述西方两大 公正的矛盾有多大,二者仍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仍是评判司法是否公正的双重标准。三、论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通过对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二者各自概念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62.html -
了解详情
对方身上?也就是说,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证明标准?这样,举证责任的分配在法律技术上可能转变为证明标准的确定问题,后者常常构成案件的关键问题。对于我国行政诉讼 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7章“论民事案件证明标准之确立”。[20]例如,前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2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57.html -
了解详情
对方身上?也就是说,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证明标准?这样,举证责任的分配在法律技术上可能转变为证明标准的确定问题,后者常常构成案件的关键问题。对于我国行政诉讼 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7章“论民事案件证明标准之确立”。[20]例如,前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2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法的角度来看,应明确伪证罪成立的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三是从程序上明确伪证罪的特殊追诉方式;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刑讯逼供、任意羁押等针对证人的 的讲述中体会出来: 几年前,笔者在北京承办一起刑事案件……证人甲最初作为公诉方的证人,证明被告人确有寻衅滋事、强买强卖等行为。后来,证人甲表示愿出庭作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4.html -
了解详情
其证明标准也有所差别。有观点认为,行政案件的证明标准应高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低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即在行政案件的事实认定中,应建立以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 和普通法系在法律形式方面已有逐渐接近或趋同现象。参见王利明:《论中国判例制度的创建》,载《裁判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第1辑。 1 卡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77.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5)证件知悉权: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必须出示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6)侵权控告权:证人对于检察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 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人认为,证人保护的任务应当由公安机关来承担,因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所负有治安管理和侦破刑事案件的双重职责,且机构健全,人员较多,装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