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明显增加,但在审判实践中,对什么是精神损害、哪些民事权益受到侵害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谁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子女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并作为必要的共同诉讼人。在第一顺序近亲属缺位时,形成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的其他近亲属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90.html -
了解详情
,其规定此属广义赔偿之性质,究与赔偿物质有形之损害,如医疗费,殡葬费,扶养费有异,慰藉费则以精神上所受无形之苦痛 为赔偿之准据。民法规定 种意志感受,无法具体表现,只能按照一般常理认定。配偶,父母,子女往往是被害人家庭关系中最为亲密的人,其也最容易因被害人死亡遭受精神痛苦,因而这样规定有助于起到抚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86.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配偶权的行为。这种侵权行为的构成,可以考虑以下的要件: 首先,要求加加害人必须是有配偶者,无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不构成这种侵权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未婚 ,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即在夫妻关系存在续期间,对配偶一方不尽配偶的扶养、扶助义务,使配偶一方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对此,构成遗弃的,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29.html -
了解详情
都无效。同时,因契约关系到当事人双方一生或重大的个人财产利益,涉及到夫妻双方相互扶养的义务,涉及到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以及对长辈的赡养义务,因此只有当事人本人 清偿债务,清偿后,夫妻中不负债的一方再向另一方追偿。 至于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第三人知道该约定,还包括知道该约定的内容,法律没有规定。但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315.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在决定适用罚金刑时,往往没有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经济履行能力,是否有行为人需要扶养等实际情况,就迳行作出判决;在作出没收财产时,缺乏对行为人的财产情况 分析这些犯罪分子产生的犯罪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人要么因生活没有着落而实施盗窃,要么是好欲恶劳,为了贪图享受而实施盗窃,犯罪所得或被低价销赃、或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67.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性,使得公众虽然对环境问题日益关切,但恰恰对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如什么是环境污染,如何保护环境进而享受良好的环境权等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 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理学、环境法学研究;陈冯,女,河南省罗山县人,重庆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 【注释】 [1] 秦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61.html -
了解详情
提交的裁决申请后,应当在多长的期限内作出裁决,以及裁决应当遵循的程序是什么,相关法律也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10]由于缺乏对水事纠纷解决的程序性 ,尽快完善我国的水事纠纷解决机制。 【作者简介】 毛涛,男,河南南阳人,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资源法。 【注释】 [1]水利统计公报.中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59.html -
了解详情
对他的执行无法进行。因为法律已经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时还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和必需品,虽然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他有履行能力,但我们 令人难以置信,大多数人都会自觉履行司法判决和命令。而在我国,在法院中设立了执行局和执行庭等执行机构,而结果却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原因是什么?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02.html -
了解详情
婚姻的抵制,人类史上由来已久,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并不认为婚姻于她们有什么好处。因为婚姻从它最初诞生时对于男人和女人是绝对不平等的,它本身就是父系社会男尊女卑 婚姻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家庭中的义务有: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教育抚养的义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54.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就此而言,婚姻作为合同或相当于合同,一方提出离婚(无论理由、目的是什么可看做是合同一方毁约),经法院或相关部门调解无效,导致婚姻家庭解体的,正常 ;因此精神分裂或其它精神病;自杀未遂;是否有后遗症,等等。由于其损害结果涉及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可由医学专家划分轻重程度,作出相应判断。 第二,加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05.html -
了解详情